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说课稿——语文,不求甚解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前辈早就告诉过我们语文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不求甚解的。到了一定年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懂了。如果势必求盈求满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既容易引起内变(导致个体对语文更加的厌恶),又招致外忧(引起烦躁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我们先在成语大词典中看看“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是啊,我们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因为天下之书浩如烟海,一个人皓首穷经也难涉猎于万一。每读一书,必求甚解,谈何容易,何况人生苦短,逝者如斯,一味求解,能读完几本书?只有“不求甚解”,了解一个大概,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便于获得广博的知识。如此说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读书中“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单看我们的教材,一个学期四、五个月的时间,一百多天的日子,师生面对的就是三十来篇的课文,咬文嚼字,篇篇反复地读,深入地研究,还有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教材中的知识,一篇篇文章被层层分割,由词到句到段,还有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写法分析、表达方法分析,教师讲得繁琐,学生听得乏味。教师的这种过于求甚解会使学生慢慢失去了读书的乐趣。
  叶世蛮老师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略读课文,环节十分简单,没有拘泥于字词句的理解,学生自由读后请合上书,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再翻开课文,读一读园子里你印象最深的景物。然后用一个词概括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回答: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有花有草\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生机勃勃\景色优美的世界。说出理由。接着老师再提问:在这个世界里,我跟祖父可以干什么?还可以自个儿干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学生上来板书。说说从作者的这些行为中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最后老师朗读萧红另一篇《祖父的园子》,学生认真地听着,不时被文中“我”的淘气逗得发笑。
  从教学中看出,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的确是“不求甚解”的,因为上面的这些问题是学生大致了解了文章内容,不用经过太多的思考就能得出的答案。于是我困惑了:既然学生完全能自己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对文本的教学也只是粗粗地一略而过,为什么还要花一节35分钟的课呢?昨天在一位到乐清实验小学培训的学员的博客中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实验小学正在研究推行的全国首创的特色课——整理课,就是每教学一篇新课时,先让学生自行学习课文,提出疑问并试着解决,接下来在课堂上老师只需解决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行了。这样的课堂,学生才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吧。有些问题的答案学生一下子是不容易理解,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获得答案,但有些简单的问题,如古诗中一个字词的意思就不用故作玄虚,直接告诉意思就可以啦,再说考试中不是也会经常考到吗?说了又何妨不可?
  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对进行大量地阅读,广泛地猎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但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就是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啊!当然也要杜绝过于“求甚解”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11:32 , Processed in 0.048919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