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12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在山洞里。文章以“小动物们对小熊一家的“感激”作结尾,潜移默化地使儿童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学情分析】
  本课不注拼音,但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可以用“猜读”、看生字表或请教别人等多种形式独立认字、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信息资料】
  森林四季景色的图片或课件;文中小动物的头饰;音乐录音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或图片(小熊和他的山洞):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的家怎么样?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认为他们的家又阴暗又潮湿,应该重新造房子。)
  2、教师导入:
  是啊,小熊一家是应该重新造一间木头房子了。他们是怎样造房子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熊住山洞》。
  3、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读
  1、学生初读课文,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出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教师指出:课文没有注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学生想办法:查课后的生字表、问老师、问学习伙伴、根据上下文猜读或联系画面都可以。
  2、检查初读情况:重点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⑴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字:
  砍、造、满、舍、结、年、直、动、束、丽。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指名读、分组读。
  ②小组内练读,然后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③打乱顺序挑战读:
  (指定一人读,同学打等级,另一人如果不服气可以向他挑战。)
  ④做游戏:同座互拿字卡比赛读。
  ⑤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式读词语:
  (读得全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座小房子。)
  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三、图文结合,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舍不得”是什么意思?你有过这种心情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小熊和你们一样,他们也不忍心砍掉小树,体会一下小熊此时的心情,自己练习读一读:
  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
  2、运用刚才的方法,读读下面的三句话:
  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
  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
  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
  3、指名读、同座评读、竞赛读。
  4、看四个季节的图片,展开想象,深入思考:当小熊舍不得砍树的时候,小熊和爸爸会说些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春天,如果砍掉了小树,
  夏天,如果砍掉了小树,
  秋天,如果砍掉了小树,
  冬天,如果砍掉了小树,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想到了小动物、想到了大森林,所以多少年后,小熊一家还是没能造一间木头房子,仍然住在山洞里。
  四、指导书写:年、左、右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实践活动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注意量词叠用的方法和它与事物名称的搭配。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要说得与别人不同。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编排课本剧。
  3、想象天地小擂台:两项活动,任选其一。
  ⑴请你为小熊设计新房子。可以试着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他人合作完成。
  ⑵请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忙,为大森林四个季节设计标语牌,看谁的想法最有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4 18:36 , Processed in 0.07754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