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4|回复: 0

[语文上册]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草原的早晨》片段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片段]
  (看多媒体:[课文: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师:醒来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原来是说人睡觉醒了。
  师:那么草原醒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屏幕。
  (多媒体画面:先是宁静的草原,然后出现一片喧闹的景象。)
  画外音:草原的夜里静悄悄,随着黎明的临近,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许多牧民跨上骏马。
  生:我听到牧民在说话。
  生:我听到羊儿在咩咩地叫。
  生:我看到许多许多羊儿在跑。
  生:我听到马儿在叫,还有人在唱歌。
  ……
  师: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原本宁静的草原上出现了一片喧闹的景象,所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教学反思]:
  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教者从教材中提炼出醒来这个动词,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以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进一步揭示了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更让学生觉得贴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势会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因此,教学中既鼓励了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把理解词语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正像《语言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00:34 , Processed in 0.06388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