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回复: 0

[语文上册]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
  敢说。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山下有()。
  ⒊揭示本课目标。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精读第二自然段(约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
  很很,“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
  “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
  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
  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让学生先自学后
  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
  句,出示句子后,
  先让学生整体感
  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抓住句中
  的关键词,反复
  读,在读中体会人
  物的心理。
  鼓励学生把想到
  的说出来。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精读第三自然段(约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⒈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讲读第四自然段(约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本课总结(约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随堂练习设计(约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哇!我能看到的地方,?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比:。
  ㈧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托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六、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贴图片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地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学生将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在说的训练中,我安排了以下两方面训练:一、句式说话。利用“很很,比,托”几个词培养学生说词说句的能力。二、想象性说话。本课我设计了以下说话:1、“你呢?”是什么意思?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3、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各说什么?4、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4、你最喜欢故事中谁?通过这些有坡度的说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扩散性思维,而且学生轻松地认识到做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看不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22:11 , Processed in 0.05946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