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语文上册]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春笋》教学设计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课文教学目标中生字的音和形;理解“骤然、循、瞥见、撅、出其不意、倏然、缥缥缈缈、纳闷、噙”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训练: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3、思想情感教育:了解课文中放牛娃的优秀品质,感受少年一代的茁壮成长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按照“我”的所忆、所见和所想,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2、难点:了解课文中放牛娃的优秀品质。学会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将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教具准备]
  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教学目标中生字的音和形;理解“骤然、循、瞥见、出其不意、倏然、缥缥缈缈、纳闷、噙”等词语的意思。
  2.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一篇课文里学习了周恩来少年时期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断,了解了80多年前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读书目的。那么,80多年后的当今少年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春笋》。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骤()然瞥()见土墩()
  竹笠()腋()窝裤衩()
  倏()然雾霭()噙()着
  2.解释词语。
  ①出其不意②骤然③瞥见
  ④噙着⑤纳闷⑥雾霭⑦倏然
  (课前学生自己查字典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解题。
  课文中“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以《春笋》为题?
  明确:文章主要回忆了“我”这次回家乡“去寻找童年的记忆”,在一场骤雨中与一位放牛娃相遇的事。课文以“春笋”为题,含有比喻意义,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更能引起人们由物到人、由人到物的想象:春笋——雨后春笋的景象——少年一代成长的景象。使少年与春笋的形象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以物喻人的写法
  (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地引导)
  (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课文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明确: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我长高啦!”):简要交代了“我”对漫山遍野的春笋的喜爱,随即转入对童年时同小伙伴们上青竹山寻找春笋、自比春笋等趣事的回忆,点出了题意。
  第二部分(从“这次我一回到久别的家乡”到“简直像要把宇宙着穿似的”):写“我”一回到久别的家乡,便跑到青竹山上去寻找童年的记忆,在一场骤雨中与一位放牛娃相遇的故事。
  第三部分(“望着孩子的身影和拔地而起的春笋”到结束):以抒情的笔调,把眼前的放牛娃和拔地而起的春笋联系起来,展开想象,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五)阅读第一部分。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其余同学思考:“我”的家乡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喜爱春笋?“我”回忆了童年时的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回答。
  明确:①家乡是有名的竹乡;②春笋“漫山遍野”、“破土而出”、“冒着尖儿”、“勃勃向上”,令人喜爱;③“我”童年时同小伙伴们上青竹山寻找春笋、自比春笋等趣事,点明了题意。
  (六)阅读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思考第二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第一层(从“这次我一回到久别的家乡”到“干四化哪”),写放牛娃热情招呼“我”避雨。第二层(从“不等我发问”到“他便倏然消失在雨水模糊的翠竹丛中”),写放牛娃的远大理想。第三层(从“找出神地望着这孩子消失的方向”到“他好像啥也没听见”),写放牛娃冒雨挖渠排水。第四层(从“眼看雾需四起”到“简直像要把宇宙着穿似的”),写放牛娃雨后观测天象。
  2.分析第一层。
  ①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层。
  ②“我”与放牛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明确:“我”到青竹山上“去寻找童年的记忆”,遇到“一场骤然而至的阵雨”,使“我”和放牛娃相遇了。
  ③从放牛娃热情招呼“我”避雨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有什么优秀品质?
  明确:关心他人。
  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放牛娃的形象的?反映了他怎样的个性?
  明确:分别从外貌、语言、神态来描写,反映了放牛娃热情、活泼、聪明、天真、健康的个性。[
  ⑤课文写放牛娃介绍他爷爷的为人有什么作用?
  明确:突出了爷爷对放牛娃的教育和影响。
  ⑥分角色朗读第一层。
  (这一部分是重点,要重视)
  (七)布置作业。
  1.把练习五做到作业本上。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3.熟读课文第二、三、四层,想一想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放牛娃的什么好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00:07 , Processed in 0.05476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