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回复: 0

[语文上册]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浪娃娃》教学设计之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贪玩,奔跑,整天”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3.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动机发电。
  教学设想
  字词教学时第1课时的重点,结合本课特点,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先解决生字读音,读通课文,然后在学习课文时理解生字新词的义,最后再安排记记字形,书写生字教学环节。
  实验用具及教具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程序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激发学生兴趣,从身边现象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
  3)、设问法激活思维
  4)、创设情景,直观感知{播放海浪发电的图片}
  观看并凝神静听,进入学习情境,对海浪发电有一个初步了解
  2.提出要求,自学课文
  按照自学要求进行小组式自学。
  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准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采用“导向法”提出自学要求,师引导学生思维方向。
  2、“自学法”和“小组交流法”相结合,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在四人小组中自学,允许学生遇到困难在小组中交流
  3、自主反馈
  自学情况
  1、个别反馈
  2、检查鉴定全体学生掌握情况
  a、认读生字,并正音
  b、分段朗读
  c、讲述课文大意,完成填空:
  浪娃娃是{ }的孩子,他们原来{ },后来{ }
  1、采用“自我监控法”,一学生反馈,其余学生静听允许有不同意见,这是对知识的“二次学习
  2、“竞赛法”在朗读中的应用,对于低段学生来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口头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学生自由发言,各自展示自己自学所得
  学生分组朗读,学生进行口头填空.
  4、结合插图 熟悉课文
  1、观察插图思考浪娃娃原来是怎样,后来变得怎样
  2、师生交流。
  3、听听课文录音。
  1、“直观法”,出示课文插图,由图感知。
  2、“问题导向法“,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3、“交流讨论法“,肯定学生的智慧,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看图说话,熟悉了课文,发挥了想象力,也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生带着些许疑问,听听录音
  5、导读第一自然段
  1、理清层次,数数共有几句话。
  2、比较句子,体会浪娃娃的贪玩。
  浪娃娃很贪玩
  浪娃娃整天在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打着玩。
  3、有感情地朗读。
  1、采用“发现法”层层深入,数清句数从而再来体会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2、“比较法”和“直观法”结合使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句子的意思,也为朗读作了铺垫。
  轻声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标上句子序号。
  观察句子,比较句子异同
  个别、评议、齐读
  6、师总结,布置作业。
  1、师小结:这节可你学了什么?
  2、分析字形。
  3、布置作业。
  采用“交流法”进行总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分析生字字形时也可采用“交流法”,生各抒己见,边观察边发表意见。
  抄写生字,完成书面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1 20:02 , Processed in 0.05030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