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语文上册]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的林子》是一篇哲理美文。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文体,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故事大道理》、《枕边故事》等等。代表作家有刘燕敏、毕淑敏、周国平等等。这种文体的兴起,与《读者》杂志的热销也有密切关联,同时适应了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林子》假借玄奘早年刚出家的故事,提出了“做矮子中的将军”和“做将军中的将军”的人生命题,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篇文章中的方丈,运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情境教育,因此,在研究情境教育的现场,选用这样一篇文章让学员们进行教学设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为了节约时间,我主要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交流。
  这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深龙多”、“鹤立鸡群”等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形象描绘,生动说理的方法,明白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存在环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节。
  1、一读:学生快速阅读1-3节,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欲行)
  2、再读:思考,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先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原因,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句加深理解。
  主要原因:
  寺:名胜、才多
  玄奘:事繁、己微
  用“与其……不如……”连起来说说。
  具体的词句:
  名胜:香火鼎盛名满天下香客如流
  才多:水深龙多高僧济济
  事繁:法师应酬太多喧喧嚷嚷
  己微:远不如想出人头地
  这些词语,学生大多能很好理解,这里重点突出“水深龙多”的教学。
  同学们,你们记得在《三顾茅庐》中,人们称诸葛亮为什么?(卧龙)
  还有哪些词语中含有“龙”呢?(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群龙无首等等)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人们用“龙”比喻什么?
  然后,让学生用“法门寺水深龙多、高僧济济”为中心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话。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5节
  1、学生自读,想一想方丈为什么要向玄奘提出这个问题?
  2、交流:这一段,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段落,这一部分,是方丈对玄奘志向的考察,如果玄奘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那后面的观看松树林的环节,也就会落空。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方丈的智慧和细心。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9节
  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读:玄奘和方丈来到了林子,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划出有关句子。
  二画:教师板画:山顶乱枝纵横的松树;一片修颀挺拔的松林。通过图画只管展示情境,加深学生体会。
  三演:如果你就是山顶的松树或者是松林中的一棵松树,我来采访你们,问问你们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从中体会乱枝纵横的松树和松林中松树的不同成长环境和生长状态。
  补充:高山之巅无美木,伤多阳也。太好的环境同样不利于成长。而松林中的松树,因为有了竞争,有了奋发,有了上进心,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四拓:松林中除了有竞争,其实,还有合作,和一棵孤零零的松树比起来,它们更有集体的力量:
  说话:
  当狂风袭来时,松林;
  当暴雨倾盆时,松林;
  当洪水肆虐时,松林;
  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才能成就人才。
  五比:眼前山顶的乱枝松,方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鹤立鸡群)
  而一片松林,让玄奘想到了什么词语?(水深龙多)
  理解:鹤立鸡群,虽然超出了群体,但是,毕竟标准不高。“鹤鸣高岗”,只是在山岗上而已。而且,长期混同于鸡群,也会有沦落为“鸡”的危险。
  但是,“龙”就不同了,“飞龙在天”,比起“鹤”来,显然不在同一个标准了。
  六悟:通过眼前景物的对比,玄奘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体会文章所揭示的真意。
  通过六个环节层层推进,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四、学习文章第四部分。第10节。
  玄奘听了方丈的话之后,怎么做的呢?
  通过写话的方式,拓展想象,理解。
  写话练习二选一:
  1、玄奘从此潜心苦修,
  (补充文本的不足,也就是如何解决事繁的问题,如何面对法师应酬的问题。)
  2、玄奘见到了上次劝说他离开的人后,
  五、教学最后一部分。
  引读这一小节。因为这一部分,应该认为是文章的一个累赘,没有必要“卒章显志”。道理,应该是让学生感悟的,而不是灌输的。所以,通过引读,一带而过。
  六、拓展。
  搜集玄奘的故事,推荐阅读《西游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13:45 , Processed in 0.0533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