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庐山的云雾(教案2)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2、课文着重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文中哪两句话分别告诉你们的?把它划出来,一起读一读。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这一小节重点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自由读第二小节,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试着用简笔画的方法来画一画这些姿态。
  2、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结合简图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
  师述引读:看作者用词多贴切呀。站在山腰或山脚,抬头仰望,那山头的一片云雾,就像——(   ),多么轻柔可爱啊;那些——(   ),又像——(   ),显得高贵典雅,让人爱不释手。站在山顶,俯瞰山谷,那云雾——(   ),一眼望不到边际,令人觉得辽阔而深远;仰望天空,云雾——(      ),使我们不禁想仰天长啸。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云雾,真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陶醉其间。你们能用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自由练习,指名读,齐读)
  4、庐山云雾这么美,这么神奇,那是它真的有这么多形态吗?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云雾千姿百态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丰富的想象,用了比喻的手法)
  3、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4、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真的让人神往,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表示变化快变化多的字词。
  (生读圈)
  3、交流:
  A.变化多:
  (1)请大家一起告诉我你们一共找到了哪些姿态?(4种……)
  (2)这4种就能让你们觉得变化很多了吗?(不能,还有省略号)
  (3)我们来看看这4种姿态究竟能不能说明变化多?
  一缕青烟: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轻盈柔和的美
  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浓重、厚实,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美
  四蹄生风的白马:小巧运动着的美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高大静止的美
  师述:这些或浓或淡、或静或动的形态是多么地具有代表性啊,而这些形态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时间再长一些,那变化该有多少啊?可见变化真多。
  B.变化快:
  (1)那你们又从哪体会出云雾变化的快呢?
  (2)学生交流: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3)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句式练习: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转眼间(             );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          )……
  4、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的变化之多、变化之快真是令人惊叹,我们该怎么通过朗读来展现出来呢?(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就置身于庐山的云山雾海之中了。在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五、略讲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们也置身于云遮雾罩的庐山,感受着这神秘莫测的云雾奇景,你们想说些什么?(生交流)
  2、师述:看来大家的感受一如作者一样,都不想回去了。
  3、造句:像作者一样,面对美丽的自然景物,不忍离去,即流连忘返。你们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生造句)
  4、美丽的景色总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流连忘返。现在我们正身临庐山,让我们再次读一读作者的慨叹:(齐读最后一小节)——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9 13:30 , Processed in 0.04434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