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语文上册]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评《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
  今天听了陈老师上的四上29《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陈老师在课堂上的那份亲切、那份洒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这堂课的亮点:
  一、 文本整合,切入主题。
  一开始,陈老师引用园地八里的3句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导入,让同学来读一读,再说说本单元写以什么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明白第八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写伟大的科学成就为主的,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单元导语,从而马上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合理整合,既直切主题,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把握主线,以点带面。
  在自读课文、抽读课文的基础上,陈老师问学生“谁能够把课文读成一句话?”,让学生交流。在无痕教育中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抓住“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条主线,默读课文,划一划相关的句子进行交流。整堂课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三、巧妙处理,拓展知识。
  陈老师在处理词语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两个环节上处理较好。如让学生掌握“发明与发现”二者区别时,先出示20世纪世界上的一些科技成果,让学生说说这些科技成果中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的4篇课文,也让学生说说哪篇是关于发明的课文,哪篇是关于发现的课文。在拓展了语文课外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词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亲切称呼,如沐春风。
  我们平时上课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大多数都是连名带姓喊学生。而在陈老师的课堂上,萦绕在耳畔的是那一声声的“小凡”、“冰冰”、“明磊”……就像是春风拂面,使学生感到了老师是可亲的,又是可敬的,也使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感动,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语文老师是这些孩子的幸福!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讲到“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时”,这里闹了个笑话,算成到3000年了,不过陈老师及时纠正过来了。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4:11 , Processed in 0.06088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