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大家齐读课题。带着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我们再读题目。
  2、过渡:
  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那一刻开始——
  二、感思母之痛。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说。
  2、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齐读第二自然段。
  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向了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3、课文中为一个“恨”字,这是怎样的恨?他悔恨的是什么?请你再仔细地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个“恨”字?
  (学生抓住句子任意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重点理解: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4、好,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样的“悔恨”吧!
  过渡: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遥远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却“频来入梦”,作者“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请你们读读下面的四则日记,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和同桌交流感受。
  三、悟思母之情。
  (一)、自读自悟。
  (二)、交流体会:
  过渡:
  夜静极了,没有一丝风,更没有一丝声响,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这夜晚静了下来?
  (作者的心活动起来了,他的心都会回到哪里,都会看到什么呢?)
  1、体会一个“糊”字。
  出示句子: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为什么我在想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
  (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
  (2)、一个“糊”字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3)、好,把作者的这种思念读进去。
  个别读、齐读。
  文中像这样描写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还有哪些?
  2、触景伤情——悟“哭”字。
  (1)、看到房东太太的神情,作者为什么“真想哭”?请你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2)、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样的不得了吗?她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房东太太让作者想起了什么?
  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像房东太太这样等待的,而自己却八年没回家看上母亲一眼,哪怕是一眼。所以作者“真想哭”。带着作者的这种心情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齐读。
  过渡:
  在作者的日记里,类似这样的语段还有很多很多,可见,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作者的心就会很激动,很不平静,文中哪个词写到了这种心情?(心潮腾涌)读读这句话。
  3、解“频来入梦”。
  过渡: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作者的亲生母亲会——(频来入梦),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
  出示句子: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了吗?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他热爱祖国的体现。)
  4、感悟“寻梦”。
  过渡:
  但是老师却突然有了这样的疑问: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
  出示句子: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生自由读《寻梦》的两个段落。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重点理解: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       “面影”能换成“面庞”吗?为什么?结合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2)       在你们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3)、作者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他追寻的结果,只是让他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他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
  请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单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所以,“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四、音乐升华情感。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憾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播放音乐)
  2、朗诵诗歌《我的中国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23:59 , Processed in 0.05254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