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回复: 0

[语文上册]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孔子拜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
  扎
  编
  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
  塑
  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9 22:34 , Processed in 0.06056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