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语文上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    庐   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6:09 , Processed in 0.04585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