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的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读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怀念母亲》,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走近季羡林:我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
  二、失母之痛——读
  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不懂的词。
  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学们自己读了,也听别人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重点理解: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补充资料深入理解。
  资料补充:
  资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资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学生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苦的文字:
  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学们想知道的,请你读读下面的几则日记,相信你一定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
  (一)异国思乡——品“糊”字
  日记
  夜静极了,没有一丝风,更没有一丝声响,我的心是否也跟着这夜晚静了下来?
  作者的心活动起来,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他的心都会回到哪里,都会看到什么呢?
  体会一个“糊”字。
  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凄凉的但又是甜蜜的?
  凄凉是因为什么?(远离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为什么又会是甜蜜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心中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一个“糊”字你读出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书。
  (二)触景伤怀——写“哭”字
  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样的不得了吗?他会做些什么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看到房东太太的表现,你会怎样理解这三个字“真想哭”?
  房东太太让我想起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等待的,而自己却八年没回家看上母亲一眼,哪怕是一眼。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串读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过渡:此时,再读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对两个“不知道为什么”有所了解,但老师读到此却突然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却又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何故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
  四、梦中寻母——感
  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比较“面庞”与“面影”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
  再读《寻梦》,谈你的感受。
  小结: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读《寻梦》的结尾。
  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单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
  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
  五、总结升华
  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21:09 , Processed in 0.05278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