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回复: 0

[语文上册]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飞夺泸定桥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出示挂图),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啊!7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同学边听边认真思考,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如:“撤”ch6、“召”zh4o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特别是“召”字声调是四声,容易读成平声。
  “援”字的右边易写错,写成“爱”;“键”和“健”易混,从字义中加以区别;“撤”的中间是“育”易写成“ ”;“榴”的右边笔画较多,提醒学生共有10画。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阻拦:阻止、拦挡。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
  妄想:狂妄地打算。
  诡计:狡诈的计策。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击溃:打散、打垮。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
  索性: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疑心:怀疑。
  瓢泼:形容雨大得像用瓢向下泼一样。
  宿营:军队在行军途中或战斗之后住宿。
  心惊胆寒:形容令人十分害怕。
  直泻:直直地向下急流。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极大,好像要把耳朵震聋了。
  工事:保障军队发射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
  疯狂:发疯,比喻猖狂。
  霎时:极短的时间。
  突击: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而迅速的攻击。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一件事)。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顾,注意,照顾。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英勇:非常勇敢。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借喻声势壮阔广大。
  奔赴:奔向定好的目的或目标。赴,前往。
  前线: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跟“后方”相对。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近义词:
  挺进——跃进          防守——镇守
  阻拦——阻挠          增援——支援
  妄想——妄图          诡计——阴谋
  击溃——击退          索性——干脆
  疑心——怀疑
  反义词:
  湍急——缓慢        密集——稀疏      胜利——失败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援(支援)            键(关键)
  暖(温暖)            健(健美)
  撤(撤兵)            瓢(瓢泼)
  撒(撒手)            飘(飘扬)
  链(表链)            泻(倾泻)
  涟(涟漪)            泄(泄气)
  榴(石榴)            召(号召)
  溜(溜冰)            沼(沼泽)
  钧(千钧一发)         狈(狼狈)
  均(平均)            坝(堤坝)
  赴(奔赴)            赶(追赶)
  (五)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三段:第1自然段为一段。
  第2~8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段: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8)
  第四段(9)
  五段:第一段(1)
  第二段:(2)
  第三段(3~5)
  第四段(6~8)
  第五段(9)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1)  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2)  讲红四团
  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3~5)  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第四段(6~8)  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  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一)理解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天险”。
  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险:桥上人走过去像在荡秋千;桥下叫人心惊胆寒,文章是从河水的色彩、气势和声音来突出的;桥对岸敌人的两个团已经筑好了工事,时刻准备堵截红军战士。)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二)讲读第1自然段。
  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呢?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后,画出重点词句,加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红军北上抗日要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  必须夺桥)
  (三)讲读2、3自然段。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画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15:28 , Processed in 0.04773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