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语文上册]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三首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
  2.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山行》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介绍(教师)。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语。)
  3.句子的理解。
  (1)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2)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3)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4)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朗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就是杨万里所写的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的或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用短短的几句话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画了下来。你们看看这幅插图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学生试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敕勒歌》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图片。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它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16:18 , Processed in 0.05329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