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回复: 0

[语文上册]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的基本情况。
  4?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西湖和洞庭湖的美景,听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5?学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二)学习《望洞庭》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读诗句,悟诗意;重合作,共解释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和”、“镜未磨”以及全诗大意。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是什么?
  ②《望洞庭》一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你能从诗句中体会出来吗?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5?指导朗读,背诵。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1?读了这两首山水诗,你有何感受?
  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分别以西湖、洞庭湖景色为背景,欣赏描写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对联,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本课我们学习的是山水诗,你还了解其他哪些类别的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
  2?布置自选作业:
  ①收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②用抒情的话或诗的语言写一处我们身边的美景。
  ③阅读一篇描写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文章或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0 05:07 , Processed in 0.05759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