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九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意图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他肩负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学懂文章的使命。
  由于时间的关系,一篇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在一节课之内是不可能讲完所有的问题的。然而,这篇文章在每一段的写作手法上,是非常的相似的。所以重点学习前面部分后,把它在完成做的时候,自己学习。重点突破,避免平均用力,还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一  揭题导入
  1  指导书写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索溪峪。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看“索”字,上面“十”字小,下面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小”字,可不能写得小了。再看“溪”字,注意“爪”字头,下面也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个“大”字,可不是“小”了。
  2  解释“峪”字
  “峪”字怎么写呢?(先写山,再写谷)(左边是山,右边是谷字)原来“山谷”就是“峪”啊!
  3  揭题
  “索溪峪”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指名生说。一起读课题。
  4  分析“野”字的双引号
  师:“野”字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呀?同学们别急,先看看大屏幕想想再说。
  (出示课件:“我来想想”)
  学生选择解释。既然是“着重、强调”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结合汉字的形义特点引导学生形象生动的破题,并第一次找出切入点——“野”。)
  二 检查字词
  1 检查五个生字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1)
  (指名读,齐读)
  2  检查词组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2)
  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分组读,齐读。
  (主要落实教学目标中的五个生字,也为后文的朗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  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能读好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默读,同桌一起读,也都可以。在读不好的地方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2  检查读
  师:会读了吗?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部分齐读)
  3  欣赏图片,理解词语
  老师还想知道一下,同学们对词语是否真的理解了,今天也不用同学们解释词语的意思。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的内容,用一个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可以了,能行吗?
  (出示课件:我来猜猜)
  师: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词呢?
  (学生自由解释)想不想知道老师用上一个什么词?
  (由于课文中的词汇大部分从字面上解释让学生难点以接受,我就结合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把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寻找恰当词语的兴趣。一幅图片有的可以多用几个词来形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也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野”。)
  四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神游之前,还应先把握好方向,弄清楚先游什么?再游什么?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看看谁能当好这个向导。
  (生快速读课文)
  师:谁来当向导?告诉大家先游什么?再游什么?
  (生反馈;师板书:山、水、动物、人)
  (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感受索溪峪的野)
  五  欣赏风光片,精读课文
  1  欣赏风光片
  (出示课件:我来游游)
  师:要想游得更深入,印象更深刻,还必须到文章的语言中去游。
  师:下面大家可以好好地读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好它。要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定要把心放到文章的每一句话中去。
  (教师鼓励学生多读,高声读,读出感情来。)
  (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读)
  2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我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和老师一样都喜欢读“山是野的”这一段。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吧!
  (师生齐读:“山是野的……”)
  3  比较写法
  师:你看这表达方法,简直和《桂林山水》的同出一辙。让我们来比比。
  (出示课件:我来比比)
  (师生一起对比、分析)
  师:还记得《桂林山水》的的表达方法吗?(生自由说)
  师:老师把它归纳了一下,有这几点。(点击课件)
  师:再看索溪峪的野,有用到这些写法吗?
  师:第一个抓住景物的特点写。索溪峪的野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呀?
  (生:野。师板书:野)
  (点击课件)
  师:再看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吗?(点击课件)
  师:接下来是对比描写,有吗?这里把索溪峪的山和什么地方进行比较?(生:桂林、庐山、泰山、黄山。生读比较的句子,师引读:索溪峪太野了)
  师:最后一个用到排比句,有吗?(点击课件)
  师:是呀!同样的表达方法写出桂林的秀,也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师: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山是野的”这部分,来展示索溪峪的野。
  (生再次读:山是野的……)
  4  改句比较引读
  师:读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板书)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我想到今天应该改写一下了,同学们会改吗?想怎么改呀?
  (师指名学生改)
  (由“黄山”换成“索溪峪的山”,再换成“索山”)
  师:好了,来读读我们自己改写的句子 。
  (生齐读:“索山归来不看山”)
  师:听起来好舒服呀!送你们两个字“伟大”,伟大的改写者,伟大的同学们。也许三年、五年人们不同意,但我相信:再进三十年、五十年,人们肯定会接受的,不为别的,只因:
  (点击课件)
  (师引读:不为别的,只因: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师:我听出野味十足了。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同学们都很喜欢,课后回家,再接着神游,再好好的读吧!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从文章的角度出发,风光片的播放真正愉悦了学生的视野,荡涤了学生的心灵,促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本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且与本册第一课《桂林山水》的写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就引导学生相互比较,进行迁移。在此之前,学生曾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写作方法是在渗透,而不是抛给学生空洞的理论。在比较中,自己能够体会到多少算多少,不做过高的要求。在设计中我把写法上的相互比较渗透到三次的引读课文中去。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在比较中朗诵,真正做到读书愉情的功能。)
  六  拓展延伸
  师:最后还有一项练习,等同学们神游归来后写写。
  (出示课件:我来写写)
  师:这项内容,同学们可以记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下课。
  (最后这项练习主要让学生运用能力,自主学习,也作为学生课后延伸拓展,自主练笔的好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5 20:52 , Processed in 0.06153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