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0

[语文上册] 第七册第一单元备课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 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 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 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 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 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 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
  2、 评选专心奖
  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 发下调查表选填
  (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 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 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 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 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 交流明法
  四、 实践深化
  1、 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 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 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 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 学习观察静物
  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 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 实践运用
  (1)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 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 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 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 实践分组
  (1)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 总结、作业
  1、 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 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 选定目标反复看
  (2) 写出所得至少3篇
  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 为什么? (第1——3自然段)
  第二段 怎么? ( 第4——6自然段)
  第三段 结果 (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6 11:05 , Processed in 0.08119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