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回复: 0

[语文上册] 苏教版第七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师: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人。(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长久)
  2.引发。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但愿”是什么意思,“人长久”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但愿人长久”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创境激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第三遍读课文,读涌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三、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师: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师: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轮流赛读。
  6.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四、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你们自己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五、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一埋怨一宽慰
  (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真情留人间)
  [相关链接]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他嘉祜中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在密州、徐州等地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哲宗时任翰林学士。他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解释,农历八月在秋季当中,而十五又是这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中秋也称“仲秋”。中秋夜晚。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是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这一天视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称中秋节为团圆节。中秋节时,我国人民有赛龙舟、祭月、赏月、吃月饼、敬老等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6 15:07 , Processed in 0.06796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