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语文上册]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教材培训讲稿3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方法措施
  通过五年级上册习作实验,教法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1、培养习作兴趣,强化习作意识,自由快乐作文:
  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学习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像;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习作要求的多元化多角度多体裁,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自由空间,比之过去的单向命题,不要让学生感到写作头疼,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到快乐,尤其是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面对一些头脑空空的学生,你的写作技巧讲得再好,对他来说起得作用不是很大,因为他的大脑习作资源太少了。怎么办?除了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扩大阅读量积、极参与活动这个慢功以外,还要对他们放宽要求,鼓励他们模仿,允许他们长时作文,或者补写作文。所谓长时是指一般学生一节课能完成草稿的可以对较差的学生放宽一天,甚至一周,再写不出来,可以继续一下周的习作,隔一段时间回头再补。也就是说,不给学生任何压力,想写再写,最后达到爱写。既然这样,对这样学生的习作评价更要体现以“表扬鼓励”为主,每一篇作文都要抓住一个闪光点给他鼓励和信心。一篇作文没有一个闪光点是不可能的。立意、情感、一段精彩的话、一个好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可以借题发挥狠狠地表扬一下。我班有个叫吴鹏的学生,他的家庭情况特殊,也许他不懂事,自己号称自己五个妈妈。这个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是班内最好动最调皮的学生,作文当然属于较差的。可就有一篇作文被我发现了。说明一下,我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是,草稿不通过的不能誊写,而且我看草稿的时候从不看学生的姓名。只要发现特别精彩的我回过头来再看。他的作文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第一次喊妈妈”,就是第六组“父母的爱”那一篇。我再看内容,语言虽然不是很优美,但也做到了通顺,最主要的是情感真挚饱满。回过头来一看是他的,我心释然了。他有亲身体会呀。这样的习作是自然的流露,我们常说巧夺天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计划在我心中形成了。我先叫他在全班作为本次最优秀的习作来读,然后叫他谈谈写作的体会,最后指导他往网上或者报刊投稿。当然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他读作文时的自豪感,谈体会时的激动,更主要的是激发了他的读书和写作兴趣,还改掉了许多坏毛病。他的这篇习作被星辰儿童文学网站登在首页,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我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搜就到。百度还有四个人为他的作文作了称赞回复。
  2、扩大阅读,积累习作素材,注重实践体验: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像、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习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感受。
  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爱与热爱,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是从当前学生习作现状来看,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学校与家两点一线,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有什么不同。语文实践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自我实现”。只有亲身体验的才是最真实的,但是把所有习作涉及的内容都去体验一下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语文实践直接体验,那么阅读文学作品同样也能获得体验,因为文学作品就是作家直接体验出来的,而且还有思想提升的意义,还有开启学生智慧的意义。第一组“采访”,第二组的“策划一次活动”,第三组的“我是小小推销员”,第四组的“搜集资料”,第五组的“综合性活动,第六组的课外延伸给父母讲,第七组的“不忘国耻”还要*课外大量的“爱国”题材作品来感悟,第八组“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这都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没有这些活动实践,根本无法有效地完成习作。除此之外,扩大阅读量是解决学生素材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曾经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作家都要亲历才能写出作品来。上海有一个少女作家,她写上海底层百姓的生活如临其境,细节非常真实,其实这位少女就是个中学生,父母都是高薪阶层,根本没去亲历体验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一开始根本没人知道他是个少年作家,都以为是一个阅历很深,至少在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他的作品发行百万畅销以后却不愿接受记者采访,后来才知原委。还有我们国人爱看的韩剧,大家知道怎么创作出来的吗?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家庭妇女编剧的。韩国牛,一个男人上班就把全家养活了。那些高学历的家庭主妇在家闲着没事干,就编些情呀爱呀恨呀离呀飞呀的,跟真的一样,让我们的国人看着很过瘾,还掉眼泪,那些事她们都经历了吗?没有。中国也有这样的家庭妇女,为什么就没写出来呢?就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也发达,人家有看书的时间和兴趣,看得多了就明白了,原来写作就是这么一回事啊,谁不会,咱也写。写得人多了,总一些优秀的被拍成了电影。举这个例子的意识是说,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读得多。这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谁都明白,但真正做起来要坚定不移,宁愿牺牲那些无关紧要的测试也要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因为我本人有写作的业余爱好,几乎月月都有文学作品发表。只要我教的学生非叫他爱读书爱写作不可。措施方法很多,但最怕的是流于形式,你说学校有那么多图书有几个学生去看的?要引导,他不借你来个全班借。最有效的方法是人手一本最好看的书,互相借阅,建立读书笔记,利用班队会、口语交际交流读书心得,等等。时间长了,有了兴趣,你不叫他读都不行。现在我只要说咱这节课是拾来的,读书,全班立马欢呼。另外,还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精短的小文章印发全班指导性的阅读,这样更好。我发表了近百篇小小说,适合学生阅读的至少三分之一,凡是这样的文章我都印发全班,学生一看老师的文章兴趣马上就来了,我再讲讲这篇文章是怎么创作来的,自然而然地就把怎样从生活中提练素材理解了,也把学生的兴趣感染了。
  3、通草稿,赏析优秀习作,反复修改要达标:
  多年了,跟我上的学生都知道我对他们的习作有这样一个一成不变的规律。草稿不通过的绝不能上习作本。每次通草稿我把作文分成三类,一类是特别优秀的,要面对全班同学读,有时还要做必要的赏析。一类是中等优秀的,面对面提出修改意见,个别地方再作修改。一类是没有达到本次习作要求,必须重写或大动的,这样的是不通过。读优秀文一举两得,既是对他本人的鼓励,也是对不通过的一种示范,还有对中等同学的再启发再修改。一般来说,为了鼓励他们,特别优秀的读后即获得誊写权,他们很高兴啊,抄写完的时间可以又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了。中等优秀的一般把修改让他们自己完成,自觉满意的可以不给我看,不把握的可以再拿给我看,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不通过的是辅导的重点,要从各个方面给他提出意见,或修改或重写,直到达到习作最起码的目标要求。
  4、交流评价重鼓励,自改互评扶、放要有法:
  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我对自己的习作批改评语有一个愿望:每次习作发下来以后,学生急不可待地看我给他写的评语。学生没有这个愿望,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评语是失败的。这就要求评语要有鼓励性、准确性、火候性,哪怕是一句话也要让学生有收获,看了不忘,看了这次还想看下次。
  ⑴ 自改自评常用法:
  ① 符号批示法:
  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② 点拨提示法:
  我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③ 要求提示法:
  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④ 反复朗读法:
  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⑤ 默读分析法:
  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⑵ 互评互改两用法:
  ① 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② 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5:11 , Processed in 0.07903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