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回复: 0

[语文上册] 为这样的发现叫好——《维生素C的故事》(苏教版第七册)片段赏析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头脑中都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生:维生素C是什么东西?
  生:维生素C是什么样子?
  生:维生素C是谁发现的?
  ……
  师:读读课文,相信同学们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
  生:原来是哥伦布发现了维生素C。
  生:不对,应该是船员们发现了维生素C。
  生:你们都错了,发现维生素C的是意大利的医生呀!
  师:究竟是谁发现的呢?
  生相互争执,各持己见。
  师有意识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讨论。
  生:我们认为是哥伦布发现的。因为这种病起因于海上,又在海上得到了解决,而这些都和哥伦布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如果没有哥伦布的惊喜与奇怪,就不会将果子带到医生那里,也就发现不了维生素C。
  师:这组同学的理由很充分,有独到见解。
  生:我们认为是船员发现的。我们的理由是,病因船员而起,但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却意外地服用了野果,使性命得以存活,也就是说,没有他们的经历,就没有发现维生素C的可能。
  师:你们的话让人耳目一新,了不起!
  生:我们认为是医生们发现的。先说船员,他们只不过最先品尝到了维生素C,并借助它治好了身体。再说哥伦布,他只不过是为更早地发现维生素C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师:(带头鼓掌),我觉得你们是我的老师,你们的话让人豁然开朗。
  师:正是如此,船员们是维生素C的受益者,哥伦布仅仅为维生素C的发现提供了事实依据,这顶桂冠应该属于意大利的医务人员。
  ……
  反思:读着这则教学案例,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孩子们的思维!他们的理解比起老师更有创意,更为深刻。“没有船员们的经历,就没有发现维生素C的可能。”这样的想法真让人激动,“再说哥伦布,他只不过是为更早地发现维生素C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显然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在为这样的发现叫好的同时,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几何时变了?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投入,如此扎实,如此聪慧?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
  1、全新的课堂应该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前提是理解,而理解的基础是尊重,没有了尊重,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尊重学生,应是我们课堂中的“头等大事”。尊重学生,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正视他们的存在。既要正视到他们的声音,案例中学生们的不同回答;又要正视到他们的举止,如案例中学生们的争执不休,要能从他们的体态语言中感知他们的所求,洞察他们的所想,满足他们的所需。尊重学生,一定要保护他们的个性,张扬他们的人性。做教师的,万不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圈定、封闭学生的思想活动。我们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说,引导学生善于思、善于想、善于说。尊重学生,还应该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促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诸如教师的亲切话语,教师的带头鼓掌,这些都能在学生的心中漾起温暖的涟漪。
  2、全新的课堂还应该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师的“导”。新的课程告诉我们,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并始终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诱导者、引导者。我想,教师的“导”可以体现于兴趣地激发,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案例中教师的问话“同学们读了课题,头脑中都产生了哪些小问号?”这必然会引发同学们无边的遐想。可以体现于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沉浸在和谐、宽松而又积极、热烈的课堂情境中。如案例中教师故意的投石问路:“究竟是谁发现的呢?”自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体现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让学习的方法随着学习内容的需要而需要。如案例中当学生们各持己见时,教师则有意识地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以共同讨论,共同探究。可以体现于学习价值的取向,让学生们思想的交锋、碰撞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出正确的结果、结论。如案例中学生的多元反映和教师的有效引领。此外,教师的“导”还可以体现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等等。
  如此,这样的发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3 21:07 , Processed in 0.05972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