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语文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要求:
  1、学习倒顺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习欣赏诗歌。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和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使用的语言很有趣,有的词倒个个儿,就变成了另外一个词,我们听一段相声。
  (2)教师放事先准备好的《有趣的倒顺词》的录音,要求学生对照题中的文字来听。
  (3)学生练读这段相声,重点注意加点的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学生说出每组加点词的区别。(词义和用法)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倒顺词的规律。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认真读题中的每一对倒顺词。(要求学生体会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生小结。(有的一组倒顺词词义有区别,有的没有大的区别)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倒顺词。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自想出的倒顺词。
  (3)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把自己想到的倒顺词补充到相声中去。
  (4)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这样的词,学着去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大风歌》。
  (1)学生自由地读诗,对于像“兮”等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2)教师范读。(读出诗的磅礴的气势)
  (3)学生对照题中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4)集体练读,同坐练背。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诗中表现出刘邦的英雄气概,有磅礴的气势”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拓展。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欣赏。
  (4)师生评议。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给家乡孩子的信》。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宽广、事物、希望”等词的写法,并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给了你什么启发?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思考上面的问题。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和激励)
  (3)同学之间互提建议。
  (4)分组练说。(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速度适中,听得同学要认真)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上台练说。
  (2)师生评议。
  4、反馈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撒、鞭”。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社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写这两个字。(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儿。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19 12:31 , Processed in 0.0633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