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4|回复: 3

[语文上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参:三 民族之花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原》教学指导
       
          〖教材分析〗
       
          1961年夏天,老舍同其他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二十多人,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共同组织,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这回,老舍有机会看到大兴安岭,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目之所及,到处是起伏的林海波浪,缤纷多彩,深浅明暗,各不相同,简直让人难以形容。老舍先生看到茫茫林海,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发自内心地感慨:祖国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不仅使我们拍掌称奇,而且让我们心中感到温暖、亲切。这一次,老舍先生也看到了草原。赞叹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他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愉快。他由衷地赞美这个翡翠般的世界,发出了“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的感叹!参观的过程中,老舍受到了热情好客的陈巴尔虎旗的人们的盛情招待。
       
          本文记叙的就是他们访问陈巴尔虎旗的经过,叙述了他们在草原上受到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第2自然段写的是“我们”到达陈巴尔虎旗时,受到了蒙族兄弟姐妹的热烈欢迎。这一段主要描述了蒙古族主人迎接我们的热烈场面。作者一路记下了到目的地的所见所闻,线索非常清晰。同时,作者的心情也一路变化,表达了渴盼见到主人的急切心情。
       
          第3自然段写的是大家在蒙古包外热情地握手,问候,见面的热烈气氛。如果说第二段里主人的远迎是铺垫,那么这里就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突出表现了宾主见面的热烈氛围:许多匹马、许多辆车、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第4自然段写的是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用奶酒、羊肉,姑娘们用美妙的歌声热情地款待我们。这一段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蒙古包、奶茶、奶豆腐,举杯敬酒、民族歌舞,描写了主人欢迎客人的隆重场面。
       
          第5自然段写的是蒙汉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是文章的结句,也是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浓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总结句,理清脉络,感知中心;进而围绕总结句,理解中心;最后回归总结句,深化中心。
       
          〖要点提示〗
       
          1.作者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描述草原的:一是草原的天,二是草原的天底下,也就是天底下的草原。作者为什么感到草原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因为那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天空格外明朗。课文中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这儿的两个“那么”各指什么?是说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什么最清鲜,空气就像它那样清鲜;什么最明朗,天空就像什么那样明朗。“那么”就是代替“什么最清鲜”,“什么最明朗”的。草原是很广阔的,极目远望,一派青绿色。但作者又说“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是无边无际、迷迷蒙蒙,看不清楚的意思。草原为什么“不茫茫”呢?因为上一句讲过,天空非常明朗。
       
          2.本文使用了许多比喻句,因此理解比喻句是本文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比喻使用的贴切与生动,从而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3.本文文笔清新、感情真挚,但学生对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比较生疏,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做必要的铺垫。应该抓住“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等重点词语与富有民族风情的场面分析,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4.本文可以分为写景与叙事两大部分。要引导学生理解两大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是第一次来到大草原。草原的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赞美美丽的草原,而且也由衷地赞美生活在这里的淳朴热情的草原各族人民,是美丽宽广、富饶、充满生机的草原养育了这里勤劳淳朴、好客热情的人民。
       
          5.《草原》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比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N比别处的天?N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N是那么明朗,使我?N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N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使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1.想像感受,示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朗读想像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受草原的美景。条件允许可以采取其他教学辅助材料,比如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欣赏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草原图片,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草原。如果同学中有去过草原的,可以请他们介绍,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默读课文,找找作者去过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语句(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在这些个地方,作者各写了什么呢?给每段加个小标题(比如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理清课文写作的思路。
       
          3.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草原上的人们如何?可就此展开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体会通过具体词语来描绘与表达复杂感情的技巧。如:
       
          a.(美丽)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碧绿)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c.(广阔)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d.(令人欣慰、激动)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e.(令人惊叹)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f.(好客)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
       
          4.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重要语句表达的情感。比如“河!”表达了“我们”在经历了一百五十里的草原行程后,在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之后,突然看到一条如玻璃带子的河时意外的惊喜。“快了,快到了!”表达了在听见隐隐的鞭响之后,急切地想要到达目的地的心情。“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热情见面的情景,体现了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06
发表于 2016-8-15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结》教学指导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近几年来流行受宠的饰物中国结,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课文首先描写了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接着说明了中国结丰富的寓意及人们寄托于它的浓浓的情谊,指出了中国结已经成为向世界传递祥和和喜庆的象征。课文表面上写的是中国结,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华各族儿女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本文共有六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中国结已经成为这几年特别受宠的饰物。
       
       
          第2自然段紧接第一段的叙述语气,说明了中国结是如何受到人们喜爱的。第2自然段开头的排比句说明中国结普遍地受到欢迎,不论是在庄重的场合,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接着从受欢迎的人群的特点入手,进一步说明中国结的受宠与流行。不管是孩子们,还是老华侨,都以胸前挂一中国结而感到自豪。接着又指出无论是在繁华的首都北京,还是在偏僻的西南村寨,中国结都以那独特的造型、独特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
       
       
          第3自然段写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其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代表着祥和、幸福和人们对未来的憧憬。第一句是这一段的概括句。民间艺人的杰作,是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的,反映了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聪明才智,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祝愿,寄托了中国人对美好和幸福、团结与祥和的向往。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写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既是对上述几段叙述的总结,又铺垫下面议论和抒发作者感情的基础。
       
       
          第5自然段点出了为什么中国结受到中国人如此普遍的喜爱,是因为它是炎黄子孙同根生、心连心的象征。本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因为中国结不管如何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绳子上的一部分,无论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祖国与故乡,每一个炎黄子孙,通过这个共同的“头”,就会永远心连心。
       
       
          第6自然段写了不仅中国人喜欢中国结,外国人也喜欢,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中国结的寓意更深一层,不仅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与团圆,而且寓意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要点提示〗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因为中国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间工艺杰作,凝聚了丰厚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积淀,它代表祥和、幸福与欢乐,更是炎黄子孙几千年心连心的象征。本文是从一个传统饰物流行受宠入手,指出了这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流行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炎黄子孙强大的凝聚力。
       
          2.文章的第5自然段是中心段落,也是理解文章的核心段落。特别对于“头”这个词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头”包含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的是中国结由一根绳子缠结时的起点,实际上,在中华儿女心中,这个“头”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作为编织中国结绳子的一部分,不论多远,自己永远离不开自己的祖国。明白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如何把实物说明与象征意义结合起来是学生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了解的重点。
       
          3.在阅读课文前,可以按照文后的提示,先猜想文章的内容,读时再对照印证,初步掌握这种猜读的方法。本文的段首句大多数是该段内容的概括句,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样可以运用猜读的方法,并提示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练习使用。
          〖教学建议〗
       
          1.中国结是学生们熟悉的一种装饰物,学生们对此并不陌生,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比如,可以让学生们从自己家里带来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办一次中国结的展览,学生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了解担任解说员,展览中还可配合播放有关中国结制作等内容的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中国结的了解。
       
          2.课文语句优美,特别是第2~4自然段描写出了中国结的美和人们对它的喜爱。教学时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背诵,同时体会本文几处排比句的精彩与作用。
          3.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表现了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如“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它们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故乡。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段落,并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强烈感情的。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天地”的作文训练来练习这种写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56
发表于 2016-8-15 12: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之花―语文天地》教学指导
       
          〖日积月累〗
       
          学写摘录笔记
       
          这是本学期第三次指导学生写摘录笔记,指导的侧重点放在比较音近、形近字上。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写摘录笔记的时候,有意识地将音近词、形近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弄清这些字表达的意思,又可以加深对所摘抄词语的理解。鼓励学生互相检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累背诵精彩的句子,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读谚语
       
          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收集更多的民族谚语和同学交流。
       
          补充材料:
       
          辛勤寻求智慧的人,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哈萨克族谚语)如果潜水的人惧怕鳄鱼,他就取不到价值昂贵的珍珠。(维吾尔族谚语)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蒙古谚语)如果追赶两只兔子,一只也捉不到。(俄罗斯族谚语)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乌孜别克族谚语)
       
          〖自读课文〗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我”随爸爸到新疆度国庆节的情景,其间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再到课外去搜集更多的介绍少数民族节庆风俗的文章来与同学们分享,紧接着进行“畅所欲言”内容的教学。
       
          〖口语表达〗
       
          建议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通过到图书馆、上网、采访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学生要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整理、运用。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可以采用调查报告、调查日记、表格、图片等形式整理自己的调查成果。整理好后在班上交流。
       
          查找资料的过程可独立完成,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相机对出色的发言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习作〗
       
          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及“民族之花”聊天会获取到大量信息,再重新思考,整合,选择最能反映这个民族特色文化的话题(民族工艺品、故事、服饰、生活习俗等)写下来。
       
          在写作方法上,要指导学生抓住一个民族话题的一两个点来写。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介绍是什么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有什么风土民情,就一两个点做到条理明白,层次清楚地写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06
发表于 2016-8-15 13: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我中华》教学指导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歌词,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并流传,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后来被广泛接受并传唱。
       
          这首歌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歌词通过反复咏叹、逐步深化的手法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爱我中华,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昂扬的旋律,催人奋进,欣赏歌词及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从小树立长大要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第一部分共两句,第一句表现的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像灿烂星空中五十六个星座,像大花园里五十六枝花,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二部分共五句话。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画面,第一幅是各族健儿在世界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情景。这句话要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可引申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忘我工作,同时为下一句话作出铺垫;第二句话紧接着就描述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各自的力量;第三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说运动健儿代表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同时也包含了对中华各族儿女昂首阔步推动着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的讴歌。最后两句是前一节的重复咏叹,将歌曲表达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要点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有条件的还可以介绍有关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2.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从思想内容而言,第一次“爱我中华”表达的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像是同一片星空下的五十六颗璀璨的星星,像同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鲜艳的花朵,是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心中,对祖国的热爱是完全一样的。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爱我中华”表达的是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运动场上、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第五次“爱我中华”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心中的爱国情感,最后的“爱我中华”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感推向高潮。从写作技巧而言,因为是歌词,尤其配曲咏唱之时,六次反复,格调工整,易于形成梯度递进,收到逐步深化感情的艺术效果。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朗读后的感想。交流前,可以有重点地准备一些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采用视觉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词中表达的情感。交流时,不要求有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只要能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谈出看法,就可以了。
       
          2.因为是歌词,估计大多数地区的学生都熟悉这首歌,因此教学时可以安排跟唱《爱我中华》,此歌适合于领唱加合唱或齐唱。同学们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可以有组织地排练,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同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比如《东方之珠》《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让学生对比领悟,同时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9 00:26 , Processed in 0.08330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