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1|回复: 3

[语文上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参:二 明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迹》教学指导
       
          〖教材分析〗
       
          散文《月迹》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 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全文共二十九个自然段,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叙述了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月亮出来。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的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先后出现在了穿衣镜上、竹帘格上;先是白道儿,再是半圆,后来便满盈了,最后又亏了,最后只留下一个空镜。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慢慢升高的结果。
       
          第三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在奶奶的提示下去寻月。这一段篇幅较长,也可再分为“望月”、“议月”和“寻月”三部分。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满院的白光,疑心是繁星变的花骨朵。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物的无尽联想。直到奶奶端出了甜酒,“我们”才低下头来在各自的酒杯里找到了每一个人心里的月亮。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于是孩子们不再去追月,而是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了映照在葡萄叶上、瓷花盆上、爷爷锹刃上的月光。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第四部分(第24~29自然段)写孩子们都到院外寻月。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当孩子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坐在沙滩上,孩子们交流彼此的收获,一个小小的种子在各自心中埋下,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世界。
       
          《月迹》一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生动无比,对话极短,又使情节延伸发展,把孩子们中秋赏月的情景写得灵动而富有生趣。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要点提示〗
       
          1.通过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
       
          3.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结合课外阅读,摘抄、背诵描写月亮的文字。
       
          〖教学建议〗
       
          1.学习本课时,正值中秋节来临之际,课前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如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知识等。学习课文前,可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以拉近和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课文篇幅较长,需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地阅读。教学中可以借用课后的阅读提示,扫清自读时遇到的障碍,将课文读熟读通。
       
          3.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学生联系上下文,可以找出一系列表现空间位置的词:“中堂”、“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院子里”、“沙滩上”、“上湾”和“下湾”,从而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交流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以完善自己的想法。
       
          4.课文表达的是作家对生活、对美较为深沉的理解和感悟,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找到一个学生能普遍接受的突破口。可以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当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问题时,如:“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月亮是我们要的。”“月亮是个好。”“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整个美好的世界。让学生体会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发自心底的热爱和向往。
       
          5.课文表达的情感是深沉内敛的,在教学中不需要让学生全都理解到,学生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关键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谈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思想。本文语句优美,节奏明快,意境幽远,让学生读背课文中自己喜爱的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6.思考交流中的第一题:“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可参照“金钥匙”的提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但同时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完善自己的看法,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课文有许多让人读后“口留余香”的美妙句段,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细细品味,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和同学分享学习中的愉悦。同时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去寻找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还可以与“开卷有益”结合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38
发表于 2016-8-15 1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向月球》教学指导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详细经过,展现了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通过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开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宇宙飞船飞往月球的过程。
       
          第2自然段写的是飞船在离开地球后,在宇航员身上发生了失重现象。
       
          第3自然段写的是在从地球向月球飞行的这段时间里,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的情景。
       
          第4自然段写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地球显得特别美丽。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踏上了月球,人类千百年的登月梦想终于实现。
       
          第5自然段记叙宇宙飞船在月球上安全着陆。
       
          第6自然段写的是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标志着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宇航员看到的月球的真实状况。人类登月,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月球上没有女神和宫殿、嫦娥和玉兔,只有荒原和高山。宇航员采集了土壤和标本等等,科学家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月球会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
       
          〖要点提示〗
       
          1.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2.通过书籍、影视和网络搜集有关月球和登月的信息,增进对月球的了解,并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3.充分讨论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所说的话,体会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思考交流中的第二题要让学生着重理解“一小步”是指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其他两个同伴踏上月球后走出的一步,“一大步”指的是随着阿姆斯特朗等踏上月球,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变为了现实,是人类进步史上伟大的创举。
       
          〖教学建议〗
       
          1.如有条件,可放映一段登月的纪录片,让学生亲身体验那激动人心的历史一瞬间,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学习课文时,应以自读为主,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登月过程中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失重现象;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是怎样睡觉、吃饭、工作的;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和地球有哪些不同;月球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允许学生结合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发言。(教师可参考后面的参考资料)如果有学生谈到“神五飞天”及不久后“神六登月”的有关情况时,要给予鼓励,并号召同学们为了祖国和人类的宇航事业的发展,要从今天起好好学习,将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合本单元“金钥匙”,要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学会从别人的意见中概括出要点,分类整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64
发表于 2016-8-15 14: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语文天地》教学指导
       
          〖日积月累〗
       
          学写摘录笔记
       
          从本单元起,教师要明确地提出摘录的新要求,不再仅仅要求进行词语积累,而是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摘抄下来,并采取学过的方法自学这些字词,掌握它们。此外,还要指导学生练习从课文中或其他读物中摘抄信息资料。在本单元中,可比比谁摘抄的关于月亮的资料多,鼓励学生养成读书时进行摘录的好习惯。
       
          填成语
       
          指导学生观察,了解填写的要求后,再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也可以组为单位进行小竞赛。
       
          月地云阶  月露风云  月下花前  月下老人
       
          闭月羞花  戴月披星  日月交食  岁月蹉跎
       
          花好月圆  花容月貌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水中捞月  经年累月   众星捧月  峥嵘岁月
       
          其中“月地云阶”意思是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月露风云”比喻无用的文字。明镜高悬明知故问明辨事非明察秋毫光明磊落心明眼亮深明大义眼明手快清风明月春光明媚淡泊明志掌上明珠耳聪目明来去分明泾渭分明弃暗投明其中,“泾渭分明”意思是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清风明月”指清凉的风,明朗的月。形容自然美景,无价之物。也比喻高人雅士。
       
          读古诗
       
          在学习了《古诗二首》后,可引导学生再品读这两首诗。不必要求学生解释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明了诗句表达的意境即可。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提出质疑,教师可稍做点拨。
       
          张若虚:扬州人。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而“名扬于上京”,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生平事迹不详。所作诗亦多散佚,《全唐诗》只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书中的两句出自《春江花月夜》。
       
          纤尘:细小的尘埃。皎皎:洁白光明。孤月轮:一轮明月。
       
          诗句大意:月色映照下的长江和天空一样明净,只见碧空中一轮明月高悬。在江畔的人,是谁最先看到江上的月亮?那江上的月亮,又是在哪一年最初照到江畔的人呢?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此诗句选自《月夜忆舍弟》。教材中的“月下”应为“月夜”。诗句大意:边塞的秋夜一片凄凉,更鼓响起时路上早已断了行人,只有天边传来一声声孤雁的鸣叫。露水是从今夜开始变白,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口语表达〗
       
          引导学生进行“看月亮,说月亮”的口语表达。
       
          时值中秋佳节,学生手边一定有很多关于赏月、说月的素材,指导学生多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创设谈话情境,可把教室布置成茶话会的形式,发动学生从家中带点月饼、水果,使课堂充满节日的气氛;也可开展有关月球的知识竞赛。学生在交流中可畅谈科学家在对月球地表及矿物做出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成果,可谈论有关月亮的天文气象知识,还可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同学的发言,并从中概括出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自读课文〗
       
          可以结合《月迹》一课的学习来进行。教材中的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阅读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文章中的意境。学习中还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将它背诵下来。
       
          〖习作〗
       
          习作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这一点可以结合口语表达来进行。交流时要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写作素材,可以写自己对月亮的观察或中秋赏月的情景;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发挥想像,写一写月亮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还可以写一写人们如果真能在月球上生活,那会是怎样一幅情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让学生在习作前将自己想像的画面先画下来,再根据画面的内容,把它描绘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64
发表于 2016-8-15 14: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二首》教学指导
       
          〖教材分析〗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涧:两山之间流水的沟。这首五言绝句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描写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声都已闲寂了,细碎的桂花轻轻地落着,夜静得好像整个山全是空空的。闲:闲静,也可理解为人内心的安闲;桂花:桂树的花,花瓣细小。花落,尤其在夜间,并不容易察觉。诗人以桂花落来烘托春山夜间的寂静,近似夸张,但又生动巧妙地表现出春日山中之夜的静谧和空寂。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出来,惊醒了山林中的鸟儿,不时发出一声声的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诗句写山上月夜的静,也是写山月的亮,亮得如同早晨的太阳已爬上了东边的山头,使得在山林中酣睡的鸟儿醒来后,误以为是天亮了。
       
          小诗构思精巧,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的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春涧的幽静。
       
          《暮江吟》的作者是唐代新乐府诗派的倡导者之一白居易。这首七言绝句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残阳:夕阳,即将西沉的红日;铺:铺展,形容“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情景;瑟瑟:在诗中形容江水的碧绿。“瑟瑟”本意形容轻微的声音或微微颤抖,而在诗中,由于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夕阳斜射下,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因此也可直接解释为碧绿。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把精巧的弯弓。可怜:可爱;似:好像。在这里,诗人把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首诗写了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格调清新,色彩明丽,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要点提示〗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也可鼓励学生尝试默写。
       
          4.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如绘画、复述、改写等。
       
          〖教学建议〗
       
          1.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古诗,也可引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
       
          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像诗中意境。有条件的班级还可组织学生赛读,互相启发,烘托气氛,促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方进行启发引导,不要简单地直接讲解;学生如遇到困难,要指导
       
          查找工具书或进行小组讨论,还可通过全班交流解决问题。对于全班学生均感困惑的问题,如“可怜九月初三夜”句中的“可怜”一词,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也可指导联系上下文体会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词义。
       
          3.在学生理解了两首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后,可鼓励充分展开想像,将其中一首诗的意境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绘画、改写白话文,或者朗诵、背诵均可。
       
          4.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月亮的了解;也可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描写明月的古诗,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5.如有条件,可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或制作计算机课件促进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有些地区可能没有桂花树,可找来桂花的图片,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了解桂花的外形特点,再联系诗句,更进一步体会山中春夜的空寂。
       
          6.桂花,又名木樨,属于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可做香料。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8 23:59 , Processed in 0.07800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