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语文上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7 赤壁之战
  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
  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
  ②注意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 13:23 , Processed in 0.07774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