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回复: 0

[语文上册]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我国江南有一座小城---扬州,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诗作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留念忘返其间.他特别怀念与他共游扬州的好友韩绰,于是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读入情
  1.读一读《寄扬州韩绰判官》。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念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寓着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怅然情怀.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诗人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思念扬州好友呢?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9.引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均为扬州美景,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其实是诗人自己在怀念扬州的美丽风光和纸醉金迷的游乐生活)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四、议深情
  1.学生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 诵读提炼。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诗人问: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
  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便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扬州月夜,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学生背诵全诗)
  五、拓展学习:
  从那抑扬的箫声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请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1 05:26 , Processed in 0.04975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