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语文上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草帽记》教学设计之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记],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
  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
  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9 00:47 , Processed in 0.08086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