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回复: 0

案例:孤独的“小弟弟”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教师,我用欣赏的微笑鼓励他,用理智的情感包容他,用同等的位置理解他,所以我进入的他的世界。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咚咚一样特殊需要的儿童,相信只要以平等的眼光接纳他们,以特殊的视角拍摄他们,那么在这个主流大家庭中,舞得最炫的也许就是这些精灵!
  蓝蓝的天空下,一只受伤的小鸟在努力地挣扎着,想要赶上集体的脚步,近了,近了,更近了。它不懈地努力着!太阳出来了,阳光给小鸟以爱的温暖,它终于走入了大家的行列,享受着集体的温暖。
  ——题记
  他叫咚咚,五岁,独生子。
  咚咚的家庭属复合式家庭,他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但父母工作较忙,因此他大多与爷爷、奶奶相处。入园前从未进托儿所,刚来幼儿园时,生理和心理上都极不适应,表现为哭闹、倔强、任性,特别是当其父母亲把他送到幼儿园时,抗拒现象更为激烈。咚咚不愿与老师、同伴交往,语言发展较迟缓,发音不清楚,经常用动作表示他的意愿。带有严重的自虐行为,稍有不如意就用头碰撞地板或墙壁等硬物,性格内向,对周围事物较冷淡。
  我经观察并与家长交谈后得知,家长平时在家与孩子沟通少,对孩子的发展持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到新环境,咚咚心里非常紧张,他用自己的方式抗拒和判断着身边的一切,我决定以爱去改变他。我怀着妈妈的心情接受了这位特殊的孩子,在彼此磨合的过程中建立了深深的师爱。
  孤独的“小弟弟”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亦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家庭背景、周围环境、加上DNA的根源造就了个性不一、脾气不同、性格迥异的孩子。初来我班的咚咚,身材矮小,圆圆的脑袋总让人觉得头重脚轻,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为他捏着一把汗。其他的孩子都喜欢称呼他“小弟弟”,因为他确实需要别人的照顾。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小弟弟来园已不在哭闹,但他总一个人玩积木,不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本以为那只是一时的陌
  生或害羞,可是我错了,过了好几天情况仍没有改变。我想我应该主动出击了。“咚咚,你为什么不跟别人一起玩?”他不吱声!“是不是怕被欺负?”他依旧当我是空气!我的心猛地揪起来,难道连我他都不曾真正接受过?起先由于他身心方面的特殊原因,使我们对他抱有一种特殊的谦让与同情心理,对他事事都宽容与忍让,使他受到特殊的礼遇。渐渐地,其他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种特殊所带来的不平等,怕与他一起游戏,总“识趣”地避开。我知道,这样的处境对他造成的影响是以后无法弥补的,这种“特殊”扼杀了他的交往机会,无形中剥夺他平等交往的权利。我满足了他身体方面的需要,却忽视他正饱受孤独的煎熬。在以后的几天活动中,我有意无意地与他交谈,并且经常以亲昵的举动来拉近距离,帮助他参加游戏,替他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我能一视同仁地处理纠纷,消除其他孩子的顾虑,鼓励他们与咚咚交往。他用他的智慧判断着是与非、爱与恨,没有人会抗拒阳光的味道,我用心去爱他,渴望走近他,拥抱他,他就会用最纯真的眼神回应我们,谁说我们之间不能心有灵犀?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咚咚走得越来越近,他用生硬的语调叫我“笨(潘)老师”时,我的眼里就燃起了曙光,燃起希望!
  &n
  bsp;当他叫我妈妈时
  从踏入幼教工作开始,我就要求自己以母亲的角色关爱孩子的生活起居,望着一双双童真无邪的眼睛,我仿佛真的成了他们的妈妈,会因为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每一根神经。我的咚咚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却迟迟不肯放弃他自己的童话世界。让他坐下来上课,总是一脸苦相,使我觉得好像做了一件很残忍的决定一样。即使他心血来潮肯听你上课
  ,那也是没几分钟的光景,一不留神他就逃之夭夭!见他这样我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一次,我真的下决心不再迁就他,他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妈妈!”听到妈妈的喊声,我的心抽紧了:自己在干什么?我能强迫一个还无法走进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还说不清甚至听不太懂,更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快乐的孩子勉强他参加不喜欢的上课吗?一声“妈妈”叫出了他对我的期望与企盼,是的,那就是像妈妈一样包容他的特殊,而不是
  用一根平行的指挥棒去勒令他,约束他。我放开了紧紧拽着他身体的手,妈妈不仅应照顾他生理的特殊需要,更会理解与满足他内心的特殊需要。之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提供合适的机会让他走入游戏,领着他感受学习的快乐,激起求知的欲望。现在他也开始主动要求加入集体活动,和同伴分享共学的乐趣。
  尾声
  堆积所有的情感,为的只是换回孩子的乐与笑。咚咚身上闪现出的特殊性需要我更细微的观察与关注,并且积极帮助与引导。作为教师,我用欣赏的微笑鼓励他,用理智的情感包容他,用同等的位置理解他,所以我进入的他的世界。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咚咚一样特殊需要的儿童,相信只要以平等的眼光接纳他们,以特殊的视角拍摄他们,那么在这个主流大家庭中,舞得最炫的也许就是这些精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2:42 , Processed in 0.09346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