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0|回复: 0

孩子入学前应掌握的知识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孩子,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力等,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
       
          孩子们要进入小学了。但在他们上小学前,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不同,小学以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从教育的连续性角度来说,过度期质变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两个方面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
       
          一、社会意识的培养
       
          对于孩子,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力等,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
       
          围绕这些内容,过度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如理解规则意义,遵守生活、学习中的基本规则等。
       
          2、培养独立性,如自我意识独立意识;
       
          3、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培养任务意识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包括成就动机、责任感的培养和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5、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如对同伴、集体的积极情感,学着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交往技能等。
       
          6、培养主动性,包括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好奇心,以及保护孩子发现、寻找新的经验的渴望,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活动并主动去实践等。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重点培养后三个方面。
       
           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孩子来说,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孩子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以及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入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的认、读、算等课业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父母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逻辑运演和抽象符号操作等,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准备
       
          1)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2)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
       
          3)培养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
       
          4)发展方位与空间知觉。
       
          而幼儿园和家庭培养重点在于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
       
          2、数学准备
       
          1)数量关系的认识等量关系、传递关系、相对关系、可逆关系、包含关系)。
       
          2)理解应用题题意,理解解题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简单的数学,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等
       
          3)萌发注意、发现、探索的兴趣。
       
          专家告诫:父母了解幼小衔接过度期的主要教育培养内容后要避免两种倾向:
       
          1、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的耐心引导、启发、鼓励,不提过高要求或硬逼孩子;
       
          2、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父母应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有更多地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
       
          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做到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5 01:09 , Processed in 0.08270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