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回复: 0

案例:我和孩子们的趣事:鸡蛋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时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去否定孩子的想法,说一些“不是鸡蛋”的话,而是围绕这一问题引出许多教育因素,把这些教育因素渗透到师生间的对话中去,为此发展孩子认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等。
  在翻斗乐里,孩子们正高兴的玩海洋球。这时,宝宝拿着两个球笑咪咪地走过来。
  宝宝:“鸡蛋,鸡蛋。”
  小雨老师:“宝宝手里拿了几只鸡蛋啊?”
  宝宝“两个。”
  小雨:“这鸡蛋是什么颜色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宝宝说出了两个“鸡蛋的颜色”
  小雨老师:“这鸡蛋好不好呀?”
  宝宝:“不坏。”
  小雨老师:“哦,是好鸡蛋呀。”
  宝宝:“是好的。”
  说完,宝宝把手里的鸡蛋递给了老师,转过身又拿来了两个鸡蛋递给老师。
  分析与反思:
  宝宝在我班里是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无论是动作发展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相对其他孩子来说是比较晚的。
  我们看到在整个对话中,他都处于愉快的状态。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宝宝很愿意与老师交流,而且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如数概念、颜色认知,语言正确表达等。
  针对2-3岁小年龄的孩子,是一个接受外部信息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发展关键期。一方面,象宝宝这样的孩子,外部语言正在建立和发展。老师应该象一个朋友那样平等地和孩子多说,多问,使孩子愿意与老师交流,使孩子建立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年龄越是小的孩子,越是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且会和他生活中的经验联系在一起(把海洋球当作鸡蛋)。这时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去否定孩子的想法,说一些“不是鸡蛋”的话,而是围绕这一问题引出许多教育因素,把这些教育因素渗透到师生间的对话中去,为此发展孩子认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6 11:42 , Processed in 0.06185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