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案例:孩子破坏性行为的背后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发现孩子的探索出现难以深入下去的问题时,这时教师应该从投入的材料和幼儿遇到的困难上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告诉孩子基本的一些技巧,和孩子一起完成,鼓励启发帮助孩子将破坏性活动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行为。而当孩子自控力较弱时,老师要提供给这些孩子难度相对小一些的游戏材料和相对单一一些的活动区角。
  实录:
  早上区角活动,孩子都在开心的玩着,突然建筑区角传来不和谐的声音,立即飞飞跑来告状:“陈老师,凌智琪把我们刚搭好的房子给推倒拉。”又是这家伙,平时最调皮的就是他了。怎么总是喜欢破坏别人的东西?我来到他面前生气地来询问:“怎么了?说说你为什么把人家的房子给推倒了?”他扁了扁嘴,才委屈地说“我的推土机是要把旧房子拆掉,建新的呀!”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家在拆迁,他见到推土机特别的感兴趣,之后产生的模仿行为。“那推土机拆的是旧房子呀!飞飞他们是刚刚建好的新房子,你怎么就拆了呢?下次飞飞他们再建新房需要请你的推土机帮忙拆迁时,你再来帮忙好吗?”他听话的点了点头。
  分析: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破坏性行为,教师要用探究的眼光去看待,去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理由,切忌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后就对孩子批评教育,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好险的是我今天还差点发生这样的错误了,由于教师对孩子先前行为的固定印象,有时就会觉得孩子是故意搞破坏,找麻烦。其实不然,当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破坏性行为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是下面几种情况:
  1.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比如孩子在活动之前有不愉快的情趣体验,今天的情绪不稳定,而又不知道如何进行适当的表达时,就有可能以一种破坏性行为作为不良情绪的突破口。如孩子在早上区角活动中将娃娃家的娃娃的辫子扯掉,是因为早上爸爸妈妈的吵架造成孩子情绪的波动。
  2.孩子正常的探索行为。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出现超乎寻常的探索行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自己的游戏,孩子会进行一些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活动。如琪琪今天的这种表现就是一种正常的探索行为,教师应该给以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孩子对失败的手足无措。孩子出现破坏行为也可能是孩子较长时间的探索不成功,其行为已停留在无意义的反复摆弄和操作上,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信心,此时的行为是情绪烦躁引起的,或者是一种对不成功行为的破坏放弃。如还一开始对拼图的兴趣浓厚,一块块的试拼,可是好久之后还没有成功,就故意将拼图撒的一地都是。
  4.孩子自控能力差。也有部分孩子的行为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思维与动作发展的不协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会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的表面现象。
  建议:
  面对孩子出现的破坏性行为,教师首先要冷静的对待,争取与孩子沟通,并通过观察和倾听,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孩子正确参与活动,将破坏性行为转化成积极的探索行为。如当孩子情绪不好时,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宣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投入活动时能够心情愉快。而如果孩子出现新的探索欲望时,教师要肯定鼓励孩子的行为,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索材料,并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探索方法,引导孩子的正当探索行为。如发现孩子的探索出现难以深入下去的问题时,这时教师应该从投入的材料和幼儿遇到的困难上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告诉孩子基本的一些技巧,和孩子一起完成,鼓励启发帮助孩子将破坏性活动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行为。而当孩子自控力较弱时,老师要提供给这些孩子难度相对小一些的游戏材料和相对单一一些的活动区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23:28 , Processed in 0.07548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