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5|回复: 0

案例:美丽的红色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及时判断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所在,并做出相应的回应,从而激发了孩子认识颜色的兴趣。
  背景:
  天线宝宝是孩子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之一。我班宝宝特别喜欢学天线宝宝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因此就产生了以下案例。
  案例一:美丽的红色(托班)
  在自由活动时,成成拿来的天线宝宝波儿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见此,我也参与进去,指着天线宝宝问:“这是谁呀?”宝宝马上抢着回答:“是小波。”可可说:“看,小波穿的衣服可真漂亮。”我顺着这个问题接着发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怯怯的声音回答:“是红色的。”我一听,原来是班中最内向的宝宝天天在回答。我马上以亲一亲的方式表扬了他,并让全班宝宝跟着学说。在全班宝宝对红色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再请宝宝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我鼓励宝宝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宝宝观察玩具的颜色,继续感知红颜色。活动过程中,小明说:“老师,我的衣服也是红颜色的。”旁边好几位宝宝听到了,马上将兴趣转移到找衣服上的红颜色,到户外去寻找漂亮的红颜色。我一一满足了他们,并和孩子们一起寻找。
  反思:
  自由活动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偶发事件中隐含着教育价值的可能性,我们应及时发现和捕捉这样的机会,给予应答和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及时判断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所在,并做出相应的回应,从而激发了孩子认识颜色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0:52 , Processed in 0.06517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