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回复: 0

案例:案例分析《救生圈扔给谁》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之,我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我有幸看了一节语言活动《救生圈扔给谁》,从老师的教态到指导方法,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帮我在如何更好地开展语言活动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阔了思路,下面谈谈对本次活动的想法。
  (一)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了创造性的氛围
  1、教师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在愉快和谐的精神环境中展示自我。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更多是以真诚的态度去接纳孩子,鼓励孩子,对孩子的回答不时以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给与评价。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敢于表达。
  2、教师注重开放式的提问。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是思维创造的火花。活动中教师的许多启发性问题,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去想象、去思考。如:活动的开始,教师让孩子从录音机的呼救声中猜猜‘是谁的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孩子从听入手,不断地去想象,为孩子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从而培养了他们发散性思维。
  (二)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注意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教师以听故事——出示图片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孩子表演的形式开展活动,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且帮助孩子们更进一步的理解故事。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情绪高涨,教学气氛活跃。
  虽然这次活动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但也有需要探讨的问题:(一)生生互动不够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活动中教师没有让孩子充分的去说去交流,没有让全体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如果在活动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那么给孩子说得机会是否会更大更多一些呢?
  (二)教师的随机教育不够
  在孩子们集体表演完后,教师请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观看时,有个别幼儿不能认真的看别人的表演,这时教师没有运用很好的教育机智进行随机教育,致使最后活动草草收场。
  总之,我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1:02 , Processed in 0.07603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