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回复: 1

案例:中班艺术活动<动物狂欢节>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每一次活动的结果都是下次活动的起点,如果我们老师总是能够用连续的眼光把评价和教育教学巧妙地融合起来,那我们每天都会解决很多问题,每天都会促进自己班的孩子往前走一大步,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支持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活动的主要目标其一是幼儿能愉快扮演角色,激发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愿望;其二是将说、唱、跳、打击乐相结合,不断变换方式,让幼儿反复感受并体验歌曲的新颖、有趣。
  此活动主要立足以下两点:
  一是情感体验方面:游戏贯穿于始终,从易到难,提升要求,让幼儿反复感受并体验歌曲的新颖、有趣,以实现情感启迪,情感交流与情感表达。
  二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自主选择乐器、自主选择表演角色、自主打扮的过程中与环境形成互动。)
  主持人:就刚才看的艺术活动,我想提个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教师期望孩子得到什么?孩子们是否已经得到?
  教师1:我认为本次活动不是单纯的一个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了多种元素。如:从歌唱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接唱与对唱的形式;从节奏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三种节奏型;从情感体验的角度看,孩子获得了对说唱游戏新颖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认知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用四个短句简单仿编谜语歌;从社会性的角度看,
  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经验。这是个综合活动,但其中又贯穿了一条主线。
  教师2:我对这种说法有质疑。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总是在“学会”,孩子们是否真正“获得”了?
  教师3:老师的愿望是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的情绪,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过于拘谨,积极性不高,整个活动中教师所设想的“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未能得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过于突出。
  (评:老师们能从孩子实际上获得的发展和幼儿是否主动学习来评判活动的意义,反映了老师在评价教育活动时的一种观念变化。)
  主持人:你们认为在活动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孩子的主动学习,哪些地方限制了孩子的主动学习?
  教师1:比如老师引导幼儿创编表演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教师并没有具体的动作要求,只是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又如师引导幼儿用装饰材料尽情打扮自己。这些都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表现。
  教师2:但教师没有定位好,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冲突:在活动中,教师不分具体情况过多地使用直接指导法,以“指挥员”、“调度员”的口吻进行简单化、操作式的指导,忽视幼儿的主观意愿和主体作用。我理解的孩子主动学习,不仅仅要关注
  幼儿的动作表现,更要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体验,表现在幼儿能否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参与整个活动。。今天的这个活动与“狂欢”二字不想吻合,我想跟老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脱节有关。
  教师3:此活动教师的本意是通过情感、情绪体验的方式让幼儿获得相关知识并体会主动学习快乐,但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效果。
  (评: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理论上都接受了许多新观念,但在实践转化中却难以把握,反映在教师只注重单方面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全副精力都集中于如何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而往往忽视接受来自于幼儿反馈的各种信息。我们在理论学习时着重引导教师研究幼儿的动态表现,了锊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们在评价时已能自然地关注孩子主动学习的意义,此时,问题的思考也就自然地转到了主动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即有效的支持上。)
  主持人:那孩子在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该给予幼儿哪些支持?什么样的支持是有效的?
  教师1:教师在关注物质环境支持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缺少的是激励性的语言:当孩子扮小动物时老师的语言中含有“你不应该……”“你要……”这类限制性语言。
  教师2: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有利于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忪的心理环境,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基础条件。
  教师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幼儿施加的规则过多:如孩子不能完全自主地选择说、唱、跳、打击乐等活动方式,只可在老师的规定下变换方式;又如在第三个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必须按规定的地方轮流站着练习节奏和编谜。孩子们在教师的高控制下难以表达自己的真正需要,教师首先要让幼儿有机会敢于表现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主见,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之时,双方互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调动起来,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38
发表于 2016-8-4 23: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我园的课题是《在师幼互动的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旨在于通过对师幼互动的教育活动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在师幼互动中积极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师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实现教师、幼儿的共同成长。因此,如何进行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老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主持人:有效的师幼互动到底以什么形态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
  教师1: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不要怕幼儿失败,可以把失败作为探究的契机,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激励,力求使每个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都有发现、有所体验,真诚地接纳每个幼儿的主意和想法,巧妙不留痕迹地引导之间的经验共享,不断使个体有意义的经验扩大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
  教师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老师总是会自主或不自主地在幼儿尚未具备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们自己的想法,不给孩子自己思考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对每一个幼儿的主意和想法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不顾孩子的想法而急于把自己设计好的想法强加于幼儿,使幼儿
  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不能够分享独特和成功的经验,失去良好的互动信息的相互碰撞与交汇。其实,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也常常会犯这类的错误。
  (评:老师们在一起共同分析研讨在活动中看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澄清了自己过去在实践和理论中的模糊认识和不确切的做法。在这样现场的、生动的、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讨论,促使了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此时,老师们涉及到的话题是在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
  主持人: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是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础。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他们现在的状况是什么?他们缺失的是什么?老师需要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只有做到这一点,孩子们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否则孩子会被老师的一种主观意识抑制住。
  执教老师:这一点我今天是深有体会。我这次活动之所以没能让孩子们“狂欢”起来,就失败在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如果我事先提供有关“狂欢”的影像等让孩子事先感受,积累有关经验,可能情况会好些。还有,在这个活动前孩子还不会用四个短句仿编谜语,在这个活动中它反倒成了一个限制孩子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教师1:说到这,我想起我组织过的一个失败活动《我们的社区的地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几乎不知道要怎么描绘社区地图,很多孩子无从入手。这就是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造成的。
  主持人:所以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呢?
  教师1:我认为可以向家长了解、询问孩子的状况,通过我们日常对孩子的观察,通过孩子回答的问题,通过孩子的绘画出来的展现孩子的已有经验是什么,还可以通过他在同伴当中,在游戏当中的表现,还可以通过测查等很多方法来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
  教师2:是的,了解孩子不难,难的是我们不会分析。我们每天都在看孩子,但我们每天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去想,我们眼前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满眼都是孩子,满眼都是问题,但是我们很少认认真真地静下心来想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3:我们每一次活动的结果都是下次活动的起点,如果我们老师总是能够用连续的眼光把评价和教育教学巧妙地融合起来,那我们每天都会解决很多问题,每天都会促进自己班的孩子往前走一大步,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支持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4 00:02 , Processed in 0.07447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