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回复: 0

案例:一只小蜗牛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此,我们在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开展有关蜗牛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同时激发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从而培养同伴之间的融洽性、和睦性。
  实录:临近早操结束时,孙豪在旁边的小草里发现了一只蜗牛。这只蜗牛的出现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一大群孩子的争先恐后地围过来看:
  孙豪首先说:“你们不要过来,它会害怕的,它可能是找不到家了”。
  “不对,不对,它可能是饿了,所以出来找吃的”。——李艳雯紧接着说。
  “不是的,不是的,它可能是出来找朋友的”。——站在旁边的杨新宇大声地说。
  ……
  孩子们对“蜗牛为什么会出现”展开了激烈的议论。
  分析:1、回到教室后,针对孩子们产生的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番讨论,但最终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多元的。这个问题的出现为我们探索有关蜗牛的秘密创造了良好的时机。比如,孙豪提出的问题使小朋友想到了:“蜗牛的家住在哪里,它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李艳雯提出的问题让小朋友想到了:“蜗牛吃什么?”;杨新宇提出的问题使小朋友想到了:“蜗牛的朋友是什么样,和它长的一样吗?”。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为我们研究蜗牛提供了客观条件。2、问题的产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活动中的他们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为我们研究蜗牛提供了主观条件。为此,我们在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开展有关蜗牛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同时激发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从而培养同伴之间的融洽性、和睦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3 22:28 , Processed in 0.08329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