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0

案例:我和孩子在一起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孩子喜欢的、信任的老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加以满足,这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我心里也觉得甜甜的。
  二十一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与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和孩子在一起的带班老师,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呼唤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关系,更要去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提供支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我们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绵绵的春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比如说,在排练庆“六一”节目时,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想表演独舞的丑小鸭,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教育,我就和孩子们共同协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孩子们自己一次次地选拔,最终每一组都产生了一位孩子们一致同意的小朋友跳独舞,由于是孩子们自己选的,而且是每个小朋友参与讨论的,所以孩子们表演得更投入,就连平时比较顽皮的几个孩子,他们也非常努力。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细读《纲要》所提出的发展性原则,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个性品质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的郭青钊小朋友做事特别认真仔细,但生性怕羞,不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我在与钊钊妈妈的交谈中听说孩子会玩儿滑板车,于是在晨会课上我和小朋友谈起了通过哪些锻炼方式来预防“非典”,还有意请钊钊来谈谈玩滑板车的经验。他一开始有点害怕,怯怯的望着我,我鼓励的看着他,终于他红着脸讲了起来,虽然开始讲的还不是最流利,但万事开头难。在同伴们的赞扬声中,钊钊越讲越好,充满了自信。由此,我想,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动。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有一天,我们班的孙海鹏小朋友,把许多五颜六色的木珠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木珠滚得满地都是,当时,我真有点生气。一问原因,原来他是想弄明白,还有哪些木珠是没有小洞洞的,因为他已经发现了有一颗木珠因为没有洞而不能穿线。之后我不仅没有批评孙海鹏,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并和他一起把木珠一颗一颗捡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再用漂亮的木珠穿一根项链吗?”他用力地点点头,然后就埋头去穿项链了。活动结束时,只见他还在努力地穿项链,此时我看看他,他也看看我,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虽然我一点没有责备他,但是我想,他已经从中受到了教育,知道自己不该把木珠全倒出来,影响其他小朋友活动的正常进行。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我们以宽广的胸襟容纳、欣赏和支持孩子,并让他们有机会纠正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的态度和欣赏的微笑,远远比我们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如果说,欣赏的眼光能够使我们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那么,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要倾听幼儿心声,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入地了解他们。在与孩子日常接触和交往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倾听孩子们说什么;耐心观看孩子们做什么;适时询问孩子们想什么,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就拿每次带下午班时为幼儿梳头来说,由于小班幼儿特别注意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尤其需要老师个别的关心与照顾,因此我每次等到孩子起床,总会拿着梳子帮小男孩的头发梳梳整齐,把女孩子的小辫扎扎好。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有的小朋友会主动要求:“老师,我去帮小朋友梳梳头。”这时我就引导孩子相互配合,在幼儿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使他们逐步建立了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好品质,同时也使班级的良好常规得以建立和巩固。梳头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作为孩子喜欢的、信任的老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加以满足,这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我心里也觉得甜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8:48 , Processed in 0.06134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