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2|回复: 1

案例:不同观念下的区角活动讲评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个别幼儿回答时,教师没有用同一尺度来“量”孩子,不会单单只请能力好的孩子,而是对于平时胆小、能力弱的孩子也给予机会,并根据孩子讲的情况以及进步的因素让孩子看到希望,激发他们跳一跳摘到更高“苹果”的欲望,以此不断鼓励孩子不同程度的向前发展。
  案例一:
  以教师为主的讲评活动
  大一班的小朋友们正在讲评区角活动,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我们玩的是编花篮,用绳子编......”其他小朋友在下边也开始讲了起来,寒睿说:“我刚才做了一只猫,我还给它戴上蝴蝶结了呢!和老师做得不一样!”她旁边的一位男孩说:“这有什么稀奇的,我在建筑区还搭了一架战斗机呢!我的战斗机上可以安装好多的导弹,敌人来了我们就可以用导弹打他们,我们的导弹用也用不完。”寒睿还想讲,这时陈老师生气了,说:“现在是在听谁说?你们太没礼貌了!”大家马上安静了下来,陈老师又请了其他两位小朋友来介绍,然后说:“刚才这几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讲得很好,以后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也讲得这么好。”小朋友们似懂非懂地说:“好。”
  案例二:
  以幼儿为主体的区角活动讲评
  大二班的孩子们在区角活动结束时,林老师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活动情况。王朝伟小朋友说:“我在计算区玩,我和徐超玩拼花瓣,我们想了一个新的玩法,可好玩了......”小朋友们听了王朝伟的介绍,也都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起自己在区角的情况,兴趣十分高,林老师看了看大家,请朝伟坐下,接着对大家说:“刚才大家在讨论什么呢?”张嘉哲站起来说:“我们在讲生活区打毛衣的事。”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都说起自己玩区角的情况,林老师做了一个停的手势说:“好,现在就请大家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刚才是在哪个区玩的?是玩什么?有没有遇到困难?”孩子们一听就又马上兴致勃勃的展开了话题。林老师轻轻地走到孩子们的身边,蹲下身去聆听他们讲的话,偶尔插上一两句或提上一两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去回答。
  大约讲了两分钟后,林老师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说:“刚才听大家都说了自己玩的情况,现在,谁来说说?”张嘉哲小朋友马上举手站起来说:“我在生活区打毛衣,可是每次(棒针上的线环)都会掉了,织不起来。”林老师问:“谁能想个办法不让棒针上的毛线掉了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同:织好的每一针用手先抓住,不让它滑出来,然后用食指拉线再织。嘉哲的问题解决了,高兴的笑了。平时胆小的林文俊小朋友悄悄地举起了手,林老师微笑着请林文俊小朋友来说。文俊看了看老师,小声地说:“我(们)是玩棋的,他走一步,我走一步,我赢了。”他停了下来,似乎讲完了。以往其他很多孩子也出现这种情况,针对自己的区角活动情况讲述不清。林老师先表扬了文俊的进步并示意他坐下,然后以此为话题问:“小朋友,刚才我们听了文俊的介绍,大家觉得讲得好吗?为什么?”诗伯说:“讲得好,因为他勇敢起来了”。林老师肯定了诗伯的话,又问:“他的介绍让你们知道他和谁玩吗?是怎么玩的呢?”小朋友都说不知道,这时,有很多小朋友都起来评价了文俊的话,陈理惠小朋友说他没有讲在哪里玩;王子耀小朋友说他没有说清楚和谁玩;刑诗晗小朋友则说他没有说怎么玩,玩什么棋等等。林老师对大家的评价都给予了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06
发表于 2016-8-5 00: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
  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幼儿的参与。如大一班的陈老师,她只让自己讲一讲,评一评区角活动的开展情况,然后请个别小朋友讲一讲就算了,班级中大部分孩子没有发言、评价的机会,因此,也就经常出现小朋友区角活动结束后很想和旁边小朋友交流,导致形成无心听他人介绍和评价的现象,另外在幼儿介绍、评价自己活动的情况时,由于语言组织能力的差异,很多孩子往往上句不连下句,或者有头无尾,有粗枝没细叶,让人听了不明不白,不知所以然,而教师笼统的评价并不能提高幼儿的表达水平。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林老师与陈老师之间的不同:前者是随机应变,发现幼儿区角活动结束后对于“讲”十分感兴趣,就马上创设了一个给全体孩子都能讲的环境,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听一听,说一说,满足了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孩子的区角活动经验,同时也体现了教师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思想。另外,在幼儿个别介绍中,林老师发现孩子们语句讲得不连贯,不清晰,不完整,就引导其他幼儿进行互评,以此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集中幼儿倾听的注意力,丰富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经验,可谓一举三得。后者则是阻止倾听幼儿的交谈,继续请个别幼儿讲,在评价时,教师没有让幼儿参与,只让自己讲,幼儿就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说他们讲得好,该学习他们的哪一点,因此也就不能在各方面得到提高。
  反思:
  一、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开展活动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因此,我们的教育活动不能违背幼儿的认知学习规律,孩子们在区角活动这么一个分散的、独立的空间下进行认知、操作、探索后,到了集中时,就会产生一种互相交流的欲望和心理,如果这时,教师无视这一点,只顾自己讲或只请个别幼儿说,往往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我们从案例中发现,林老师正是了解孩子的这一个心理特点,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说一说,讲一讲,因此,这个评价不但是以幼儿为主进行开展的,而且为幼儿创设了解决难题、评价他人、满足欲望的软环境。
  二、利用讲评时间让孩子共同参与评价
  新《纲要》的教育评价部分指出:“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区角活动评价必须是面向全体孩子的,在上面的案例一中,陈老师没有请幼儿参与评价,而只是自己主观的评价孩子。案例二中,林老师则是将个别孩子的介绍和疑问给全体幼儿进行评价、解决,真正体现了《纲要》的思想。
  三、利用评价环节,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区角活动是一个集多方面能力、知识、技能为一体的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进行自主的活动,很好的体现了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区角活动的讲评部分则是活动的一次小结,一次经验的积累,一座幼儿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桥梁。新《纲要》在语言领域指出:“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个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通过区角讲评这座桥梁,让孩子学会连贯、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充分地让幼儿学会根据实践情况进行语言表述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幼儿“讲”的效果和幼儿对区角经验的学习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讲的好,其他幼儿学习的经验更多,更易理解,学到的经验越多,幼儿的区角活动能力才会提高得更快;区角活动开展得好,孩子的讲评也就会更有针对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更好。
  四、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平时的任何一个活动中,幼儿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在案例二中,林老师注重了个体差异。如个别幼儿回答时,教师没有用同一尺度来“量”孩子,不会单单只请能力好的孩子,而是对于平时胆小、能力弱的孩子也给予机会,并根据孩子讲的情况以及进步的因素让孩子看到希望,激发他们跳一跳摘到更高“苹果”的欲望,以此不断鼓励孩子不同程度的向前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8 09:28 , Processed in 0.08260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