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回复: 2

《愉养孩子》作者查明伟分享教育经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7: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查明伟先生是无锡大桥中学校友查昀来的父亲,查昀来在大桥中学初中毕业后,赴新加坡留学,在美国获得全额奖学金完成本科学业,并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每年7万美元博士奖学金。《愉养孩子》是查明伟先生教育孩子的经验分享。
              一、写作的动机与想法:
              为了和大家分享、交流教育培养孩子的体会,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人人要骂,但是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有些家长对择校的纠结,我把一些体会讲一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
              二、为什么写《愉养孩子》?
              1、此书致谢天下父母。做了父母就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
              2、经常被邀请到学校做一些交流——因为时间的关系,和家长的年龄层不一样,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人多时间有限,没有办法回答很多问题。
              3、被熟人和同事经常问起,你的家教非常严格吗?现在的社会是严母慈父比较多。我的家庭不承认家教很严格,但是教育是比较科学的。
              4、独生子女的问题已经形成了“80后”问题,现在独生子女有生育了独生子女,形成了问题的平方。
              5、现有教育制度的弊端。
              三、什么是考试?要不要考试?
              我们让现场的一位家长说一下对考试的理解?
              某高三学生家长:考试就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检验。
              有些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聪明的很,就是考试成绩不好。
              什么考试?就是把会做的题目认认真真的做一遍,把没有做过的,不会做的,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答一下。天才少女蒋方舟写了很多畅销的作品,因为年龄的差距,我没有仔细的读,但是她对考试的形容,是很形象的。“考试”就是一根链条把家长和孩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力求平衡发展,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要经历多少次考试,如果再加重心理负担,在上大学前就会出现“精神崩溃”。我经常说“大考大白相,小考小白相,考考白相相。”当然也有人问我“是否不考就不白相?”不要把考试看的太重。
              要不要考试?我的回答是“要!”没有考试天下要大乱的。《精养孩子》中的女孩是没有高中毕业就去新西兰读大学了。这个是个案,个人可以不喜欢,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不能没有考试。先进发达的国家也都是采用选拔考试。前10名的名校要求AP成绩,每门都要A以上,每年一次考试,前30名的学校SAT也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这个是每年有四次考试机会,你可以选择最好的成绩来填报大学申请。在录取的方式上比较科学,更加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社会活动的参与情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38
    发表于 2016-8-13 17: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        

      12
                                   
              四、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一般大家都是期望孩子未来成为:科学家、总经理、医生、教师、官员……
              其实我们更有职责把孩子培养成为“最为快乐者,最有成就者、富于创造者、积极进取者、最有活力者,以圣神的目光注视人生——成为百分之百的成功者。”
              孩子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药家鑫、马加爵、赵承熙,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给我们教育界有什么思考?有的人说:“我的孩子不会成为他们一样的人!”是的,我们的孩子不会成为他们一样的人,但是他们离我们并不远。也都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精心教育的产物。偏激、急躁心理状态都是隐患存在的。怎么教育孩子?要从方方面面细微之处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感恩亲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老师,一生都是孩子的表率。
              有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把另一个孩子咬了一口,被咬者的父亲不依不饶要求学校退回所有学费,要咬人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在幼儿园门口道歉。孩子的家长本身如果能饶人处不饶人,或者自私怎么能够教育处成才的孩子。
              五、重在培养:
              1、从细微处入手。
              例子:做义工。在我们这里,每当学校开学前夕,街道、居委就挤满了帮孩子敲章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证明参加什么义务劳动,居委也是来者不拒,你要什么,他就敲什么。大家一起帮助孩子作假。而在新加坡,孩子们的公益劳动、活动都是百分之百真实的,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录取一个学生的时候,更注重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或者说,比我们更重视欣赏“德”育。从小事上判断一个人。
              2、要摔打孩子,磨练孩子
              例子1:雪中上学。查昀来四年级就会骑自行车,第一次骑车上街是在一个大雪天。因为下雪天,再用自行车带孩子实在是危险。决定就在这一天开始让他自己骑车,我陪同。在半路查昀来和一个比他还矮小的孩子相撞,双方都点住了。那个小孩子是一个送面工,自行车后面夹了一个匾,一匾的面条。儿子回家后说,明天不骑车了,下雪太滑。我就告诉他,你是吃了妈妈做的美味早餐,由爸爸陪着骑车,而那个孩子大不了你几岁,还这么矮小,就在下雪天去送面,可能已经工作了2个小时了。你有什么不可以骑车的?儿子第二天又开始自己骑车了。
              例子2:打网球。查昀来小时候喜欢象棋,后来学习了国际象棋。由于在队里年龄是最小的,经常输给大他四五岁的师兄师姐,有一段时间,他觉得没有意思,决定改练网球,觉得网球运动员很潇洒。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当然也是一种权衡之际,让他去试试,打网球也不是看得那么简单的。结果网球的基础训练是练跑,网球是一项运动量很大的体育项目,竖跑、横跑、斜跑是达网球的基本。训练是枯燥的。查昀来,后来还是选择了国际象棋。
              3、做好榜样。
              小时候孩子作文写的不怎的,为此我自己写了3篇科幻小说,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在《愉养孩子》里面有孩子写的《钓虾》,就比以前的作文有了提高。丰富的生活经验、善于观察是作文的前提。而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和孩子的作文缺乏生活的体验,假大空的很多,尤其是在文章的结尾处。而我看到过一些台湾小朋友的作文,真的是描写准确,感情真挚。
              4、对比教育
              有些父母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和孩子作对比,其实那个在孩子看来比较遥远,他很难理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的发生的事情。而找一个同时代的来进行比较会更加合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我就把一份发表了安金鹏事迹的报纸给了孩子。安金鹏是天津农村人,国际奥赛的金奖获得者,为了让他能够在天津重点中学读书,他妈妈把家里怀着小驹的驴子给卖了,支持他上学。不久他爸爸由于体力透支身患重病。英语跟不上,他嘴含一块小石子,把最都磨出血来,小石子都磨成圆珠了。
              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寻找生活中出现的参照物,可比性强的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06
    发表于 2016-8-13 17: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12
                                   
             5、激励斗志,鼓励孩子
              例子:追兔子,在你前面的一个同学就是兔子,你要有追兔子的毅力。鼓励孩子勇敢地往前追。
              6、不怕困难:
              “怕”让人踌躇不前、墨守成规,“怕”让人消极、悲观、胆小、懦弱。我们是通过让孩子下棋,不断的与高手交锋,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孩子的斗志。体育能够改变一个人。老毛说过“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而我挑战一下,认为应该把“体”放在第一位。“体”指的是体魄、体育、一种精神、胆量。身体是“1”,德、智是“0”,没有1,就是全部是“0”。自己的体质不好,是无法帮助别人的,乐观向上的人,才会有后面的成就。不怕困难,常人能够抵挡二次、三次的挫折,很难抵挡十次、八次失败。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有持续的毅力,不怕困难,不畏惧失败。
              7、孩子是什么?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要教育好孩子却是一番事业。孩子是出气筒和快乐的源泉。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使用说明书。《俗物与天才》的作者鲍里斯.赛德兹博士说,世界上有2种观点,一种是每个孩子都是蠢的,是强化教育和训练出来的。另一种观点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是过多的干涉和不当的教育成为了愚蠢的人。
              三院一位食堂厨师,他是下乡的知识青年,后来回城做了厨师,2个孩子,一个是获得了美国的新能源博士,一个是协和的8年连读博士。当时是惊叹整个三院,从院长到护士,大家都去请教他,如何培养孩子?他当时是说“棍棒”教育。其实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勤保障工作。教育需要得当,我们不仅要求学校的教育要得当,家庭教育也要得当。我们是孩子效仿的榜样。
              六、每个孩子都是材
              异声:
              1、孩子聪明与否是天生的(遗传)。孩子的性格3岁前是一个关键阶段,过后很难改变。遗传的作用有多大?区别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只是可以通过素质影响孩子的智力类型。有点孩子偏抽象,有的孩子偏形象。也可以通过气质影响性格,有的是思考型的、有的是情感型的,有的是外向型的。
              2、精养也好、愉养也好,虎妈也好,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个基点是一样大的,都要脱离父母的怀抱,都要经历磨练。
              观点:
              1、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
              2、孩子都有潜力,都可以培养,都可以改变。关键是教育培养要适当、合理、有效、家长和孩子都要有毅力和恒心。
              告知:
              1、  就智力而言,人脑的功能和容量区分不大,环境是对他教育与否是孩子智力水平的决定因素。
              2、白痴和天才没有大的区别。
              3、人人都能成才。
              七、 让孩子的思维自由飞翔
              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国际上屡屡能够拿高分,拿金牌,SAT拿满分,而美国第一流的大学却要将这些学子拒之门外?是他们智慧不足,还是勤奋不够?主要是创新能力不够。这是制度的问题,也是认为的因素。我们怎么做?要最大限度打开孩子的思路,让孩子的思维呈立体型向四面八方扩散。
              1、创新方面:创造机会,营造氛围,加强培养引导。
              2、放开,少束缚:不强加意愿,还孩子自由空间。
              3、鼓励: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多用肯定句,少用疑问句和否定句。
              忌讳:
              1、说孩子“笨”
              2、常在孩子面前夸耀别人的孩子聪明。
              这个行为产生的后果是:接受、自暴自弃、逆反。父母在工作中不愉快的情绪也不能带回家中,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智力发展的。
              培养定位正确,不浮躁,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主动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培养孩子。多和老师沟通的不是成绩得了几分,而是问问参加活动积极不积极,和同学相处的怎么样?上课回答问题如何?让孩子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成长,成为有“号召力”的学生。
              八、 错误案例:
              1、家长过度权威——让孩子全面顺从
              2、家长过度热爱——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
              3、家长过度教育——拔苗助长
              4、家长过度无知——暴力教育
              5、家长过度舒服——全让老一辈或者保姆来管教
              6、家长过度放任——放任不顾
              教育孩子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对家庭来说,更是一件大事。我们要从细微处着手,快乐的养育孩子,养育出快乐的孩子。
           
              想法:
              一、 每个成功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成功(暂时我们称之为成功)是因为有孩子和父母以及老师的共同付出。
              二、成功孩子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和复制,只能作为参考。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三、每个成功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给孩子经常说的是长大后能自食其力;不啃老;不需要社会救济。
              四、每个成功的孩子都不是只会死读书、仅仅只会考试的孩子,应该是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兴趣广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五、大桥的学生智商在无锡,甚至在江苏和中国都算高的;关键我们要注重他们情商的培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4 11:51 , Processed in 0.07480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