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回复: 0

家庭教育父母应该保持“一致性”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7: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儿童心理的一大特点,就是缺乏主见,易于服从。往往谁的权威性高如果父母教养缺乏一致性,会使孩子的心理偏离加深。。孩子就觉得谁对,他的接受程度就越大。父母的不一致性对儿童不良习惯的强化教育作用较大。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别看我家孩子小,头脑可精哩!”确实,孩子具有一种从自我保护心理表现出来的“精”.这种自我保护心理,在儿童身上表露得更直觉和明显。利用父母对自己的亲疏不一或教养严松不一,而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庇护,正是孩子“精”的一面。
              鲁迅说,即使是天才,坠地时的第一声,同别人大概也没有两样。儿童不良心理偏离,以及儿童不良品行。一切都在于后天的熏陶。有些难以管教的孩子的例子告诉我们,这往往是由于父母中有一方做他们的后盾的缘故。不是说“有恃无恐”吗?只不过这种“恃”,往往是父母所无意识地给予的。
              家庭教育成功者都十分注意子女心目中的父母一致性。列宁的父母对子女教育,能达到父母一致对待,不行就是不行,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由于这样的教育列宁从小就感到自己家里是非分明,从小就养成了行为的明确性和稳定性。
              父母教养有分歧怎么办呢?做父母的应该“商”、“谅”.在处理问题上互相谅解,求同存异取得一致。但决不能把分歧暴露在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面前。否则,像婷婷的父母那样,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塑造,是没有好处的。当碰到事先商量不够、尚未达成一致性的问题时,那么至少在子女教育上,应该采取形式上一致的权宜之计。
              经验告诉我们,父母教养一致性,对儿童崇高、纯洁、睿智心灵的培育,是不可缺少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3 22:14 , Processed in 0.05675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