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回复: 0

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7: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现在,经常能见到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面对手机一族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不同群体是如何看待的?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呢?
              家长:方便联系
              
                几乎所有给孩子已经配备手机的家长都表达了买手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另外,还有家长认为一旦孩子遇到意外情况,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
              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手机可以作为与孩子沟通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自从孩子有了手机,总能发现在做作业时不停摆弄手机,有的在玩手机游戏,有的边听音乐边学习,还有的和同学发短信聊天。
             
              老师:容易分心影响学习
              比起家长的犹豫不决,在中小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的问题上,老师们则表现出坚决的反对意见。
              “这学期开学,不到一周时间,我已经没收了5个学生的手机。”兰石中学刘老师有些无奈地说:“事实上,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发现学生带手机上学,没收学生手机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下课后学生来承认个错误,手机就物归原主了。”
              西北新村小学六年级班主任陈老师说,有一次上课时,连续有3个学生的手机发出响声,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另外,手机花样翻新的功能也容易让孩子在学习上分心。
              三十五中李老师依据自己几年来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观察,将初中学生手机的用途作了如下归纳:1.“恋爱”工具;2.上网工具;3.对于不自觉的学生来说,甚至成为考试时的作弊工具。
               所有学校在进行开学典礼和班级家长会时,都会三令五申强调学生不要将手机带入校园,一旦发现立即没收,但这条禁令在学生眼中形同虚设,在校内时,学生都将手机开机后调成震动或静音,致使老师无从发现。
              很多老师还认为,由于手机发短信等功能具有隐蔽性,使用不当还容易引发早恋。再加上现在一些不法分子胡乱向手机用户发送垃圾信息,使一些有手机的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上不健康的东西,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此外,一些学生爱将自己的手机和同学的进行比较,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
              学生:赶时髦发短信聊QQ
              “妈,你给我买个手机,我保证好好学习。”“妈,你看我们班别的同学都有手机,你就给我买一个吧!”这几天,上初一的豆豆总跟在母亲李女士身后,一开口就要母亲给她买手机,在女儿的软磨硬泡下,李女士最终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豆豆告诉记者,学校里的同学每天放学后都拿出电话炫耀,自己没有挺没面子。
              “我们平时和同学都是发短信,如果打电话父母肯定会阻止。”在十一中上初二的李威立一边说,一边迅速将一条周末聚会的短信给同学发了过去,不到1分钟搞定。
              最近,女儿小小的举动让郑廷夫妻俩十分担忧,晚上孩子做功课时,不时能听见房间中传出“嘀嘀嘀”的响声。当郑廷登录自己的QQ后,发现女儿的QQ显示的是用手机上网。
              不仅是挂QQ,记者在采访中对60名中小学生如何使用手机进行了调查统计,除了使用手机与家人联系外,更主要还是和同学发短信、玩游戏、上网、听音乐、看电子书等。
              据了解,为了阻止孩子上网,很多家长和营运商联系后停用孩子手机卡的GPRS业务,但很多孩子利用零花钱在小摊贩那里办张所谓的“黑卡”,在需要上网时,就插上这张卡,当估计父母会打电话时,再把原卡换回来。
              趋利避害
              做一个聪明的引导者
              有着多年执教经验的老教师钟丽红认为,对中小学生带机上学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味禁止他们使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她说,最根本的是要整体提升学校德育水平和教育方法,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教师杨中枢指出,过去,学生是借助小纸条、书信等工具传递信息,而现在则是使用手机传递信息。因此,应客观地看待新事物,正确引导、科学规范使用手机。
              杨老师提倡家长都应做一个聪明的引导者,他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家长和孩子间买手机的故事。孩子要求买手机,父亲先不表态,而是拿出一张纸递给孩子说:“做任何事情前要先考虑好利弊。你把用手机的好处和坏处写下来。如果好处比坏处多,我们就买。”
              这个家长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决策权交给了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家长是民主的,并且因为是自己的决定,所以责任当然要自己承担。
              “其实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该买手机的问题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很多好的习惯。比如:遇事要先思考,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自己做的决定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不管最终是否买手机,孩子都会感觉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尊重。”杨老师表示,正确看待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在为孩子购买手机时应有一个清晰的约定,比如约定在什么时间可以使用,而在什么时间则不能使用;手机可以做什么,又不能做什么,让家长成为孩子正确的引导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4 13:03 , Processed in 0.05514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