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回复: 0

怎样创造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孩子不再微笑了;孩子不愿意跟家人、老师、同学说话了;孩子悄悄对着墙角落泪,孩子到底怎么了?现在的孩子书包越来越重,睡眠的时间越来越短,在家里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学校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越来越少,学生与教师的不属于教学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学生的微笑少了,但学生的激情从何处释放?如果不是从身体上,就一定要从其他地方宣泄,于是身体弱了,心理疾患就多了,轻生、迷恋网络或对学习失去兴趣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如何教育和怎样使孩子快乐成了社会问题。
           
              对孩子来说,影响他们最大的是家庭环境以及与父母的关系,家长要想办法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宽松的亲子环境,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快乐成长的空间。虽然孩子依然会存在烦恼、矛盾,但孩子会实实在在地度过人生最初美好的岁月。
           
              人生不能重来,孩子的花样年华如朝露般稍纵即逝,世上没有比这更珍贵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了,家长只有和孩子心连心地一起走过,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心里有秘密
           
              强强最近在学校里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时候还眼圈红红的,一副刚刚哭过的样子。原来,班里有一些男同学在议论他的爸爸,说强强的爸爸失踪了好几年都没回家,不知道去哪里了。爸爸成了胆小、害羞的强强心里最大的秘密。
           
              老师经过与强强母亲的沟通了解到:强强爸爸在生意上有些麻烦。有时候,一些陌生人的突然出现,会给家里人带来很多困扰和担忧。而强强的妈妈从不在家里提起强强的爸爸。即使有时候,强强主动问起,妈妈不仅会故意岔开话题,还会生气。一次,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和爸爸的一件事》的作文,课堂上,同学们都谈论起各自与爸爸之间的很多事情。强强一声不响,同学们问起他,他也闪烁其辞,甚至转过头默默地流下眼泪。
           
              点评:
           
              突然的家庭变故对孩子心灵会造成极大的创伤,有些孩子会因此变得孤僻、忧虑、失望、烦躁、冷漠、自卑。有的则暴躁易怒,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而强强显然就属于前者。在处理此类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要给予持续的关注,孩子有困难时,家长及时有力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对家庭环境的不适及羞愧已经压得他失去了学习生活的动力,那么家长和老师都应适时有效地介入。
           
              妈妈在哪里
           
              就读某寄宿制小学的轶轶是个特别的孩子,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住宿在校还是有一些困难的,但是轶轶却习以为常。
           
              在学校,轶轶从不主动提起自己的家庭。只要有人一提到家庭,她就变得很警觉,嘴巴抿得紧紧的,眼神冷冷地直视对方,一言不发。经过了解,老师才知道,轶轶来自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离异,从小随母。父亲离家后再无任何联络。轶轶两岁的时候被全托,周末被寄养在老师家。上寄宿制小学后,母亲去欧洲留学,轶轶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偶尔,轶轶也会跟同学说:“我的妈妈很漂亮,像画里的天使。她的头发很长,我小的时候,她骑自行车带我去画画,风一吹,她的头发就会吹到我的脸上,痒痒的。”说到这里,轶轶会难得地笑起来。同时,老师发现轶轶的指甲总是被她啃光,这是焦虑的孩子身上常有的习惯。
           
              点评:
           
              “我不喜欢爸爸。我恨他。小时候我看到他打妈妈,他很用力地拉妈妈的头发。”轶轶这样告诉老师。谁说孩子不懂事,父母间的恩怨早已点点滴滴地溶进了孩子的血液,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在孩子心中、在孩子的记忆深处,妈妈的模样永远是最美的。但是,破裂的家庭、缺失的母爱,让这个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承担起与她年龄不符的孤独和自卑。
           
              轶轶是个智商很高、又极其敏感的孩子。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及目标,随着年级的升高,她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成绩一落千丈。调皮捣蛋,纪律散漫,成为同学老师眼里不受欢迎的人。在她身上也出现了说谎、攻击他人、情绪障碍等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概念缺失的孩子案例。
           
              当一个儿童因家庭原因造成心理困扰而痛苦无助时,如何让她找回成长的快乐,家长应让其充分感受到家庭的关怀,母亲的爱,而同学、老师也应该给她理解,这对于她受伤的心灵,是一种自然的、最好的健康成长方式。
           
              充满负罪感
           
              杨杨是个多愁善感、早熟的女孩,最近她非常苦恼,因为她觉得自己过得不开心,很苦闷。为什么一个11岁的女孩会有如此沉重的心情?“不知为什么,妈妈总要骂我这不好,那不好。我一回到家就要挨骂,为什么妈妈总是不喜欢我?”据老师了解,其实,杨杨的父母非常疼爱女儿,也总是给杨杨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同时家长对孩子也有很高的要求。成绩,父母要求杨杨必须全班最好;弹琴,父母要求杨杨小学阶段一定要考过八级;生活,杨杨必须要看起来比其他孩子懂事。父母对杨杨有太多太高的要求,一旦杨杨做不到,爸爸妈妈就会唉声叹气,满脸的失望,让杨杨充满了负罪感。“我偶尔也会犯错,我也想过得轻松自在,但每天都在父母的催促声中生活学习,我怎么快乐得起来?”
           
              点评: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沉重的压力。一些拔苗助长的家长最后往往会收获行将枯萎的“秧苗”,而背负太多压力的孩子最后往往会向学习和家长说“不”。这就是为什么进入叛逆期的孩子总会做出各种出格举动的原因。当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能摆脱让他不舒服的家庭环境时,离家出走就成了必然。
           
              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仅要做孩子的父母,更要当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孩子苦闷或心情难过时,要理解孩子,让孩子尝试着把不开心的事说出来,当然,也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哪怕这种快乐在家长看来非常幼稚、微不足道。当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分担,成为朋友时,相信孩子一定会积极回应家长的态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6 21:49 , Processed in 0.06550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