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家校互动之理清困扰的焦点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我见过许多“孩子没困扰,父母有烦恼”的例子。通常是老师的某些作为,勾起父母学生时期某些不愉快的回忆或负向的情绪经验,这是父母自我的投射。如果能够理清困扰的焦点,发现孩子没困扰,但自己很头痛,那可以选择不要用放大镜看老师,甚至进一步回头处理自己成长过程的课题,也许反而是让自己更开放的契机。
           
              沟通前,除理清困扰焦点外,家长要能具体陈述问题。如果只做“这么做会抹煞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抽象的叙述,老师可能回答,“我教了这么多年,没有你说的问题”,来加以拒绝。
           
              我曾经和孩子的老师沟通过“作业太多”的问题。我们家孩子上小学时,老师留作业规定每个生字要练习十次。我发现,女儿考试时生字生词很少出错,五次对她应该够了。于是我跟老师建议,可否考虑作业给一个范围,例如生字练习五至十次,让家长和孩子自由选择。但如果孩子选择五次,考试时错字却超过一定的比例,下一次考试前就没有选择的权利,每个字都要练习十次。开明的老师同意了,连其他科目也采取了弹性的做法,让孩子更能适才适性地学习。
           
              和老师沟通,不能只给一个主观论断的问题,然后要求老师解决。以“生字练习次数”为例,有些家长会跟老师说,“孩子功课那么多,负担那么重,把学习主动性都抹杀了。”这种缺乏确切解决方案的批判性言语,极可能换来老师的否定,因为也有孩子需要多写几次才能把生字记熟呢。
           
              具体陈述问题,提供合理的替代方案,但不要忘记对老师专业的尊重,要取得双赢的局面就比较容易。如果家长发现有问题,却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试着先找专家谈,寻求第三者的意见,理清问题与琢磨可能的解决方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06:12 , Processed in 0.04685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