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回复: 0

北京首现“父母学堂”专门服务农民工家长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在刚刚过去的5月10日母亲节这一天,专为农民工家长开设的“新公民父母学堂”项目在北京市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马各庄校区启动。
        学生家长赵女士在北京一家超市作促销员,这天下午特意请了假来参加这一项目的启动仪式。她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赵女士2003年和丈夫从老家安徽省阜阳市来到北京打工,女儿小艳则留在家里由外婆抚养。两年前赵女士发现,由于老人的溺爱和长期缺少父母的监管,女儿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于是只好把女儿带到身边读书。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化,读五年级的王艳已经换了三所学校。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让我们担忧。”赵女士说,“我们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由于文化水平低,爱人初中毕业,我只上了三年小学,我们没法辅导孩子的功课,有时候也很难沟通。”
        推动这一项目的第一新公民学校校长方原认为,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使他们受教育缺乏完整性。“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家长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分身乏术,较难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子女的教育上来,亲子间缺少沟通;另一方面,由于家长们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致使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教方法及能力不足。”
        据了解,“新公民父母学堂”每月都会为新公民学校学生家长提供一次免费的课程培训。培训包括识字、写作、口语表达与基础数学等基础文化课,还有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就业创业实用信息交流等。
        方原说:“学校希望通过开办这个学堂,提高农民工父母们的生活技能、思想观念水平,从而从根本上引导农民工家庭从生活质量到教育理念的全面进步。”
        学堂还将每月组织一次家庭文体类亲子活动,以加强农民工家长与子女们的感情互动。
       “新公民父母学堂”项目由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主要由新公民社工发展与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估。
        北京师范大学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说,农民工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发展却还存在种种困境。“我希望我们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规律,最后能走向社区、走向全社会来普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6 23:16 , Processed in 0.05698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