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回复: 0

为孩子勾画未来要实事求是 家长的作用无法替代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今天上午,新华网“对话中小学校长”系列访谈进入第三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石彦伦与网友交流“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结合来培养学生”这一话题。石彦伦指出,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过分关注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薄弱,家长为孩子勾画未来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
      石彦伦说,每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有其时代的特点。这一代的特点首先就是聪明,这一代的知识结构也更圆满。学生不仅在学校能获得知识,而且获取各种知识的渠道很广,包括网络等各种媒体。所以大家都反映这一代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足的一面就是独生子女这一问题,尤其在城市里大多是隔代人的教养,所以他们反映出的不足方面就是比较娇惯,过分强调自我,有的甚至走到自私的方向去。
      石彦伦说,现在独生子女的状态也使得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过分关注,走到了反面,就是照顾过多,放手很少,使得孩子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我知道有些孩子到十七、八岁了,床铺还从来没有自己叠过,还有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他就认为这是必然的,遇到挫折的时候抗挫折能力相当薄弱。
      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就是唤起孩子的自主意识,能够自己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未来自己打算,换句话说就是应该勇于挑起自己的责任。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有一个责任,最起码要对自己负责,换句话讲就是生命教育。生命不只属于个人,你没有权利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命怎么处理,你抛下父母自杀了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以要让孩子明白责任在哪里。
      第二就是家长为孩子勾画未来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现在的家长常常把自己孩子的未来想得很沉重,一定要怎么样,必须得怎么样,常常就演化成了悲剧。曾经有一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他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回旋余地,他常常说“你不这样的话就不要在我面前了,我不想见到你”。孩子其实是很懂事、很有人缘的孩子,但他选择了自杀。孩子在遗书中说,“我有能力,但是我的能力达不到父母对我的要求,别人做不到的为何一定让我做到。”最后孩子走了,走了就是一个悲剧。
      石彦伦说,传统意义上认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所起的作用是学校无法替代的。像孟母三迁的典故都是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殚精竭虑地为孩子未来着想。现在家长对教育的理念和人才的观念还不太科学或者现实。鲁迅是大家、老舍是大家,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常常很平淡,自食其力足矣,能够养活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6 21:41 , Processed in 0.05503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