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回复: 0

关注孩子内心的孤独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日前,在深圳读六年级的贵州少年小广(化名),用校牌的挂绳在家中结束了自己年仅13岁的生命,给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痛惜。
      十几岁甚至不到10岁的中小学生自杀,已经不是罕见的现象——几句批评,一声指责,就有人跳楼上吊、自绝生命,伴随的往往是学校、家长对责任的纷争。然而,小广的离去,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孩子的父母面对记者不停地念叨,因为“孩子很乖巧,也很孝顺,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会走这条路啊。”孩子的老师十分震惊,因为“事发当天上午,我还在班上当众表扬了小广,夸他语文成绩进步很快呢。”
      没有指责,没有批评,也没有打骂,一个13岁的少年,何以决然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从父母、同乡和老师的追忆中,还是可以发现蛛丝马迹——小广的父母说,孩子此前一直在贵州老家读书,这一学期才转到深圳来上学,跟其他学生在成绩上存在差距。一同以种菜为生的几位贵州老乡告诉记者,小广平时性格很内向,不爱说话,周围也没有同龄玩伴。班主任老师说,小广确实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于沟通,很少主动跟老师讲话。
      远离故土、缺乏同伴、性格内向、不善沟通,一个从偏远乡村来到繁华大都市的孤独少年形象,已经勾勒得淋漓尽致。
      对于小广来说,贵州的乡村,依然是一个熟人社会;繁华的深圳,却满是陌生人的面孔。看似人声鼎沸,却无人可诉心声,城市乡村的天壤之别,与周围同学之间的差距,让寂寞少年小广自惭形秽,心中满是孤独。而父母关注的重心,是搞好生产,增加收入,打好物质基础。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心中的苦闷。小广的母亲回忆,事发前一天下午,小广和其他同学做完值日回到家中,他们也没发现孩子跟平日有什么异样。
      面对留守儿童的种种困境,有人大声疾呼城市给农民工的孩子以同等的学习待遇,让他们能在父母的身边学习。然而,农村少年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道路,也许并不是铺满鲜花。内心的孤独与抑郁,其困扰有时远甚于物质的贫乏。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小广的悲剧,或许不会是最后一个……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5 16:43 , Processed in 0.062679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