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回复: 0

让孩子学会灵活的思维方式(Ⅱ)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蜜蜂和5只苍蝇。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方向,而将开口朝向黑暗的方向。
      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那5只蜜蜂全部撞死了,而5只苍蝇早就飞出了玻璃瓶。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呢?科学家发现,蜜蜂通过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于是它们死守这一“老经验”,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瓶是一种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透明而不可穿越的物质。
      而蜜蜂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不可理解和无法接受。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的力量,被撞后还是不能接受教训,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
      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取互帮互助的方法,更没有采取其它新的尝试。只一味地朝着光源飞,至死不改。
      而那些看似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找到最终的出口。这些看似头脑简单的苍蝇却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获救。
      由上述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结论,孩子们在思考某个问题面临了障碍,物别是面临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一种是像故事中苍蝇那样迂回前进,避开障碍,这样反而能使一些看起来无法完成的工作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意外地得到解决;另一种则是像蜜蜂那样直线前进,尽力消除障碍。
      这也是家长教育孩子对待障碍时所经常采取的办法,但这并非对一切障碍都适宜。因为这样做,必须具备足够的力量和必要的条件。力量不足要先积蓄力量,条件不够要先创造条件。
      否则,贸然向障碍发起进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却落得个徒劳无功,甚至惨败而回。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具体体现在不死守陈旧的观念,能够转变思路,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用创新的观念破除潜意识的误导,不被已知的事物限制自己的思维和进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4 20:56 , Processed in 0.0432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