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王元:我心目中的华罗庚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4: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TR]
    [TD]
    [B]王元:我心目中的华罗庚[/B][/TD][/TR]
    [TR]
    [TD]
    [/TD][/TR]
    [TR]
    [TD]
    黄艾禾 [/TD][/TR]
    [TR]
    [TD]
    [/TD][/TR]
    [TR]
    [TD]
    [B]
    [B]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科学院院士王元,花费八、九年的时光,写
    了一本数学家的传记,这本书就叫《华罗庚》。说到科学家的传记,
    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了,但是由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来写的另一位著名数

    [TR]
    [TD][/TD][/TR]
    家的传记,还是头一次见到。说到本书的写作,王元先生不无自信
    地说:因为只有我,对他尤其是对他的数学工作最为了解。
      王元先生是在1952年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来到中科院数学所
    师从华先生的。从此,他与华罗庚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风风雨雨
    30多年,自己也成长为一代著名数学家。可以说,他是当今这世上最
    了解华罗庚的人。应该也是写作华罗庚传的最合适人选。
      
      王元先生说,中国的数学在古代曾经很先进,但是到了13世纪以
    后,就开始落后了。当时西方已经开始有了微积分,而中国人还在搞
    古典数学。虽然后来有传教士传进来一些近代数学,但是都很零零碎
    碎。中国近代数学的真正起步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当时中国有
    一批留学生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留学,学习了近代数学的知识再回到
    国内教学生。所以中国的数学起步晚,水平不高。真正使中国的数学
    走向世界的,是两位中国数学家,一位是华罗庚,一位是陈省身。他
    们是两位奇才,他们当时的工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王元先生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
    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一般只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比
    如我自己,就是在分析方面。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另外一方面,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
    两方面都有很大贡献。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技馆的数学馆里,用不锈
    钢镌刻着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们的名字,共选了88名,其中就有华罗
    庚的名字。此外,华罗庚先生是美国科学院和德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国外许多大学的名誉教授。
      说到这里,王元先生说,在中国内地工作的数学家里,华罗庚是
    最伟大的。
      
      王元先生介绍说,算起来,他开始写作《华罗庚》大概是在
    1985年开始的。当时华罗庚还在世。在此前,胡耀邦同志曾经写过一
    封信给华罗庚,希望他能写一个回忆录,把他的经验告诉后人。王元
    说:“后来我对华罗庚说,将来我要有时间我要帮助他写。在他去世
    前的不到一年,有一天我说要到他家去商讨写传记的事,他就在我动
    身之后没到他家前,写下了一个简短的自传提纲(在《华罗庚》书中
    有收录),但里面只是讲到了他的数学工作。等到我开始写的时候,
    我觉得不能只写数学。为什么?我觉得华罗庚的一生有两点特别打动
    我:一是他自学成才。他只上过初中,即使到了美国伊利诺大学当教
    授,他的履历上也只有初中的文凭。这一点对中国的年轻人奋发向上
    有特别大的鼓励;还有一点就是他的爱国,他第一次是1937年在英国
    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英国人要他留下教书,他却毅然放弃这
    些在1938年回国,到了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他第二次是在美国,
    已经是美国,已经是伊利诺大学的终身教授了,但一听到新中国成立
    的消息,便带领全家急不可待地返回祖国。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可以说
    是推动我写书的巨大动力。
      王元还告诉记者,此外,也没有一个外国数学家能像华罗庚这样
    对本国的数学事业发生这么大的作用,他的学生可以说是遍布中华。
      
      王元写这本书可谓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查证历史资料。
    翻开《华罗庚》,可以看到每一章的末尾那长长的参考书目、文件的
    目录。有人曾惊异地问他:你怎么能搞到这么多的材料的?王元说是
    下笨功夫,一点一滴地坐在图书馆里大海捞针。王元告诉记者,与文
    学家写传记不同,这本书里不会有一点虚构的、所谓想象的东西,他
    所有的描述都有出处,他以数学家的严谨与坚韧不拔来做到这一点。
    比如,在文革中江青曾经有过一次“批示”,说“谁反对陈景润谁就
    是汉奸”,她这是想借陈景润来打击华罗庚。数学所有好几百人都听
    到过这个传达,但是他查不到文件的原件,查不到原件,他就不能用。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起。因为国内图书馆的条件有限,他就利用到香
    港交流讲学的机会去查香港的图书资料。白天他参加数学的交流讨论,
    晚上和休息日他泡在图书馆里。“那真是大海捞针,半天捞个小小的
    芝麻!有时候查上一整天,一无所获。”王元说。
      所以,这本30万字的书,王元竟写了八、九年,其中大部分时间
    是在找资料。当时又没有互联网,可以想见这里的工作量有多大!到
    了动手写作时,他又没有专门时间来写书,只能插空安排,自己订出
    自己的时间表:大约每年写出一至两章。“可能读者读起来会有点互
    不连贯的感觉,这实在是因为这些章节都是分别写成的。”
      我问王元:“你怎么不找一个助手?”
      他说:“这是我的个人习惯。我从来做事情都是自己做。我也不
    希望我的事情没做完时被别人知道。那时候我写书时,连家人都不知
    道我在干什么。事没做出来,就只有我知道。”王元的书共写了两稿,
    第一稿大概有40万字,但他全部推倒重来。“这也是我的习惯,我写
    书都是这样,第一稿只是理清思路,建立框架,第二稿才可以。”
      
      《华罗庚》第一次面世是199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最近,《华
    罗庚》的修订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而且,以出版自然科学著
    作著称的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的英文版,该社的
    《华罗庚》日文版也在翻译出版中。
      《华罗庚》出版以后,共印了27000本,其中台湾的九章出版社印
    的繁体字版本在台湾一地就卖了两千本。台湾的中央图书馆1994年就
    将其收入馆藏。海内外的知名科学家钱学森、杨振宁、苏步青、陈省
    身、丘成桐(Fields奖即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纷纷至函王元表
    示祝贺。
      王元说,明年是华罗庚先生的90诞辰,他还要搞一本书,主要是
    外国人对华罗庚的研究纪念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读这本书,
    会让人有一种惭愧感,外国人对华罗庚的研究比我们更重视、更深入。”
    [/B][/B][/TD][/T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 03:37 , Processed in 0.05868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