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0

小学数学解题常见错误分析:典型应用题—归一问题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4: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2)归一问题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例 1 小红骑车3分钟行6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到学校行了10分钟,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解]600÷3×10
      =200×10
      =2000(米)。
      答:小红家到学校有2000米。
      [常见错误]
      600÷10×3
      =60×3
      =180(米)。
      答:小红家到学校有180米。
      [分析]
      解答上题先要求出1分钟行的路程,再求出10分钟行的路程。错解中把3分钟行600米,看成了10分钟行600米,因此,第一步求单位量的数值就错了,后面再去乘以3是毫无道理的。防止出错的根本办法是解题时要找准对应的数量。如上例,3分钟行的路程对应的是600米,10分钟行的路程对应的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
      例 2 某运输公司用6辆汽车运水泥,每天可运96吨。根据运输情况,现在增加4辆同样的汽车,每天一共运水泥多少吨?
      [解]96÷6×(6+4)
      =16×10
      =160(吨)。
      答:每天可运水泥160吨。
      [常见错误]
      96÷6×4
      =16×4
      =64(吨)。
      答:每天可运水泥64吨。
      [分析]
      解答归一问题先求出单位量的数值,但对题中要求的问题应加以分析。上题中“增加4辆同样的汽车”,每天一共运水泥多少吨,应是增加的汽车运输量与增加前的运输量的和,即 10辆汽车的运输量。归一问题常常发生例2的错解,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分析与理解题意,把要求的问题所对应的数量搞错,从而出现错误。
      例 3 某县化肥厂计划春节前40天生产化肥3400吨,实际头8天生产化肥720吨。照这样计算,春节前可超产多少吨?
      [解]720÷8×40-3400
      =90×40-3400
      =3600-3400
      =200(吨)。
      答:春节前可超产200吨。
      [常见错误]
      (1)3400÷40×(40-8)+720
      =85×32+720
      =2720+720
      =3440(吨)。
      答:春节前可超产3440吨。
      (2)720÷8×40
      =90×40
      =3600(吨)。
      答:春节前可超产3600吨。
      (3)720÷8-3400÷40
      =90-85
      =5(吨)。
      答:春节前可超产5吨。
      [分析]
      学生对归一问题的基本应用题一般都能解答出来,但是,对归一问题的扩展题解答时却常常出错。例3就是这种扩展题,出现的第一个错解是对题意不理解,仅根据题中已知条件的表面联系,胡乱凑在一起,进行解答。错解(2)与错解(3)都是答非所问,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解答。错解(2)求出的是春节前实际生产的吨数,错解(3)求出的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吨数。为了防止归一问题的扩展题解答出错,关键还是要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解法。如例3先求出每天实际生产的吨数,再求出春节前40天实际生产的总吨数,最后求出超产的吨数。按照这个思路,解题就不会出现错误。归一问题的扩展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如例3可用倍比法先求出实际产量,再减去原计划产量就得超产量。列式为:
      720×(40÷8)-3400。
      也可以先求出每天的超产量,然后再求出40天的超产量。解答的算式为:
      (720÷8-3400÷40)×40。
      例 4 洗衣机厂计划25天生产洗衣机4000台,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40台。照这样计算,完成原定生产任务要少用多少天?
      [解]25-4000÷(4000÷25+40)
      =25-4000÷(160+40)
      =25-4000÷200
      =25-20
      =5(天)。
      答:完成原定生产任务要少用5天。
      [常见错误]
      4000÷(4000÷25+40)
      =4000÷(160+40)
      =4000÷200
      =20(天)。
      答:完成原定任务要少用20天。
      [分析]
      例 4 是一道较复杂的归一问题的应用题,错解算出的是完成原定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而忽略了题中要求的是少用多少天。解复杂的归一问题的应用题,也和解其他类型的应用题一样,可从题目本身的问题出发,逆推分析,从而求得问题解答的算式。像这道题要求少用多少天,必须知道计划天数(已知为25天)与实际生产天数;要求实际生产天数必须知道实际生产量(已知为4000台)与每天实际生产台数;要求每天实际生产台数必须知道原计划每天生产台数(算式为4000÷25)与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台数(已知为40台);这样逐步导出的解答算式为:25-4000÷(4000÷25+40)。
      (3)行程问题
      反映时间、速度、距离三者之间关系的应用题一般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的内容相当广泛,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行程问题仅涉及相向运动中的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研究两个运动的物体,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沿同一条路线同时(或者不同时)出发,作相向运动。因此,它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相遇的时间,求距离;
      第二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距离,求相遇的时间;
      第三是已知距离,相遇时间和甲(或者乙)速度,求乙(或者甲)速度。
      例 1 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3.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46×3.5+48×3.5
      =161+168
      =329(千米)。
      或(46+48)×3.5
      =94×3.5
      =329(千米)。
      答: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有329千米。
      [常见错误]
      46×3.5+48
      =161+48
      =209(千米)。
      答: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有209千米。
      [分析]
      这是一道相遇问题的基本题,错解中由于审题不严密,误认为只有客车行了3.5小时,货车行了48千米,两车就相遇了,因而产生了错误。如果首先理解甲、乙两城的路程就是客车与货车所行路程的和,然后分别求各自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例 2 两地间的路程有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解]255÷(45+40)
      =255÷85
      =3(小时)。
      45×3=135(千米)。
      40×3=120(千米)。
      答:相遇时甲车行了135千米,乙车行了120千米。
      [常见错误]
      (1)255÷(45+40)
      =255÷85
      =3(小时)。45×3=135(千米)。
      答:相遇时各行了135千米。
      (2)255÷(45+40)
      =255÷85
      =3(小时)。
      40×3=120(千米)。
      45×3=135(千米)。
      答:相遇时甲车行了120千米,乙车行了135千米。
      [分析]
      解题不完整,答非所问,这是应用题解答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特别是对于粗心大意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防止粗心大意的办法是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例 3 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行82米,乙每分钟行83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解][3300-(82+83)×15]÷(82+83)
      =[3300-165×15]÷165
      =[3300-2475]÷165
      =825÷165=5(分钟)。
      答:还要5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常见错误]
      (1)(82+83)×15÷(82+83)
      =165×15÷165
      =2475÷165
      =15(分钟)。
      答:还要15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2)[3300-(82+85)×15]÷82
      =[3300-165×15]÷82
      =[3300-2475]÷82
      =825÷82
      ≈10.1(分钟)。
      答:还要行10.1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分析]
      这是一道较复杂的相遇问题,错解(1)没有求出还剩下的路程,错解(2)将剩下的路程由甲一人行走,所以两种解法都错了。防止错误的主要办法是需认真审题,理解题中已经行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剩下的路程由甲、乙两人相对行走,还要多少分钟等等。这样,用剩下的路程除以甲、乙两人的速度和,就得出还要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例 4 甲、乙两港的航程有480千米,上午10点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点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与货船相遇。已知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480-15×4)÷12-15
      =(480-60)÷12-15
      =420÷12-15
      =35-15
      =20(千米)。
      答:客船每小时行20千米。
      [常见错误]
      (1)480÷12-15
      =40-15=25(千米)。
      答:客船每小时行25千米。
      (2)(480-15×4)÷12
      =(480-60)÷12
      =420÷12
      =35(千米)。
      答:客船每小时行35千米。
      [分析]
      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解题时稍不留意就出错。错解(1)是套用公式,没有注意到“货船先行了4小时客船才开出”这个条件。错解(2)求出的是客、货两船的速度和。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行程问题给出线段图将有助于理解题意与选择解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29 20:02 , Processed in 0.05725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