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最长的一周——升小学准备阶段的煎熬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E度教育社区等各大育儿论坛上,由择校落选而引发的不良情绪,眼下正在蔓延。一位妈妈甚至声泪俱下地哭诉:“不进好的小学,孩子的人生轨迹将从此转变!”不少父母在询问:孩子未能进名校,家长该如何向孩子解释?为了进所谓的名校,把童年变成“武装”孩子的准备阶段,到了升小学的时候,带着孩子赶场考试,搞得全家身心俱疲,究竟有没有必要?
       
          近日,网友“愁就一个字”的博文《最长的一周》,在论坛里受到家长热捧——
       
          最长的一周
       
          ——献给过去一周痛苦煎熬的BBMM和宝宝
       
          曾经有个电影叫《最长的一天》,是描述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艰难推进,哀鸿遍野,满目疮夷。当经历了过去一周后,我突然深深体会到“最长”的含义。
       
          7天前,仅仅是7天前,我们怀着对孩子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踏上了面试的旅途。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年轻父母,就好像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士兵,坐在战车上,幻想着敌人的子弹可以靠平时训练的那些东西去躲避,幻想着战旗插上敌人阵地的那一刻,幻想着戴上功勋章的瞬间。
       
          面试如同部队通过炮火密集的桥头堡,看着孩子被带上去,一批又一批,我们幼稚地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早就对心仪的学校仔细研究。直到我们发现这是战争不是演习。
       
          周一没有任何动静,我们焦急盼望电话的心情就好比等待指挥官告诉我们,战役胜利了。但是没有;
       
          周二收到一家通知,但心里还在渴望心仪的学校;
       
          周三网上的消息已经是遍地开花了,没有希望,但又有一点期待。看到别的孩子得到机会,我们会酸酸地祝福。看到别的孩子伤心,我们也会联想自己的孩子伤心;
       
          周四已经彻底意识到这是一场3000人只能活100多人的战役,孩子在敌人疯狂的扫射后,还能站在对方阵地上,靠的是训练时多流汗和一些运气。我们只能在炮灰里抱回自己的宝贝;
       
          周五居然莫名还有期待,因为还不断有孩子冲了出去,直到时间一点点过去,终于,战场平静了;
       
          周六该是去录取学校报名的时候了,同时对口的公立学校也开始报名了,发现因为不满三年户口,对口的公立小学居然还是个不确定因素;
       
          一周过去了,我们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终在9月1日开学的时候,会在哪个小学。我们等待了一周,也期待了一周,经历了如同战役的历程。英语二星、钢琴四级、珠心算中级、拼音全掌握、认识1000-2000汉字、能独立阅读,同时学习京剧、游泳、国际象棋,开始做优等生数学的战士……在人生的第一个战场上,输得有点不明不白。可能我们不是最优秀的,可能这就是孩子的命。
       
          虽然教训是惨痛的,但经历挫败教育的家长有了第一次实战经验,知道了该如何强化我们的装备,知道该如何去策划和应对。5年后,我们期待战旗再度高高飘扬。祝福我们的孩子,祝愿有一天,全天下的宝宝不要再经历这种折磨。
       
          专家解读:
       
          “家长要择校,为什么非要把孩子带进来?这样的家长简直是欠揍,不像一个成年人的行为!”对于众多为选择名校失败而痛苦的家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崔丽娟教授感到非常气愤。她说,孩子对于学校的所谓好坏,原本并没有概念。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强调学校的好坏,反而会使孩子把是否被录取看作自己是否优秀的一个标准,由此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做再多的工作都难以愈合。“这粒种子埋下去就是一生一世,甚至产生的后果是,今后孩子碰到重大考试就会产生恐惧。”崔丽娟教授建议,如果家长一定要择校,千万不能把学校的好坏作为带着孩子去四处赶考的理由。更不能告诉孩子“这个学校要多少个人里面才能录取一个,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上这个学校”之类的话。“择校是成年人的选择,不要让孩子为成年人的选择付出代价。否则,如果孩子不被录取,他会给自己一个失败者的定义,这样的心理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上海市教科院科研处处长吴增强则说,事实上,一些名校为了显示高人一等的学习效果,会进行超前教学和高强度的魔鬼操练,从而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孩子是不利的。而且,现在的小学之间差距并不像过去那么大。家长之所以希望挤进名校,进了名校还要想办法进“好班”,其中一个原因是,家长对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现状没有很好了解。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小学都办得不错,只不过这种现状未被家长认识到。而另一方面,择校说明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饥渴”,但这种“饥渴”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盲目、从众和虚荣心,觉得进入好学校才对得起孩子,这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大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
       
          我们也可以看看名牌小学的学生家长是怎么说的。在一些备受关注的名牌小学圈子,一名家长说:“孩子这5年读得非常辛苦,每天晚上光是学校的作业就要做到十点半,二年级时就戴上了眼镜。到了高年级,更是一周一小考,两周一大考。平时很少有时间锻炼。”也有家长抱怨:“孩子从四年级开始就没有了双休日,业余时间的娱乐就是补课,寒暑假同样如此。校长在入学第一天的家长会上就说过一句话——‘有竞赛必参加,有级必考’。当时我们兴冲冲觉得这点算什么,可是没想到,上个小学这么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08:40 , Processed in 0.08596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