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回复: 0

元曲中的数学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3: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元曲是我国诗和词由“雅”转“俗”时产生的,它活泼生动,俏皮泼辣,更贴近生活。
      元曲中的数字运用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有些小曲正因数字的巧妙运用而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得以广泛流传,成为千古绝唱。
      如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生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此曲每一句都用两个“一”字,层层递进,以排山倒海之势叹华年易逝,光阴催老,聚散无常。
      风格类似的还有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无名氏的《中吕·红绣鞋》也别具特色:
      一两句别人闲话,三四日不把门踏,五六日不来啊在谁家?七八遍买龟儿封。久已后见他么?十分的憔悴煞。
      这支小曲巧妙地运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久)、十等数目字,由小到大,按升序排列,将少女因恋人怕人闲话不敢登门的相思之苦描绘得生动、深刻。
      数目字本是抽象概念,枯燥单调。但有些诗人运用得巧妙生动,加减乘除,无所不能。语境不同,风格各异。
      一、加法入曲
      汤式的《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全曲如下: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蓬窗自叹漂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曲中除运用一千里、孤帆、一夜、三处等数目字外,加法分析运用巧妙,城头+江心+山顶=三处,渲染出作者处处忧愁的孤旅及悲寂的游子情怀。
      二、减法入曲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去乌飞。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这是卢挚的《双调·蟾宫曲》,曲中巧妙地运用了减法。人生百年,就常人而言,先减去无法过的后三十年,只能按七十岁来计算。七十岁,减去十岁顽童,再减去十年尪羸,等于五十年。接着又用除法,五十年的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三、乘法入曲
      曾有无名氏作这样一曲《水仙子·遣怀》:
      百年三万六千场,风雨忧愁一半妨。眼儿里觑,心儿上想,教我鬓边丝怎地当,把流年子细推详。一日一个浅酌低唱,一夜一个花烛洞房,能有得多少时光。
      一年三百六十日,百年三万六千场。乘法运用不着痕迹,非常巧妙。
      四、除法入曲
      问人世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塑曹公。紫盖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是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曲中巧妙运用了除法分析法,将天下分为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一分北魏。
      元代张可久还作过这样一支曲《沉醉东风·秋夜思》:
      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得似璩源阁上僧,午睡足窗日影。
      曲中巧妙运用了除法。古时夜里以击鼓记时,每夜五更。二十五点除以五等于五,是五个夜晚。
      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如马致远的《折桂令·叹世》中“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姚燧的《调·凭阑人》“博带峨冠年少郎,高奇云鬓窈窕娘。我文章你艳妆,你一斤我十六两”。曲中运用单换算,一斤等于十六两,指郎才女貌,两厢相当,妙绝。再如卢挚的《节节高·题洞庭湖鹿角庙壁》中“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更梦,万里别”,无名氏的《叨令》中“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这里不再例举。
      从这些曲中可看出:曲因数字而生趣,数字因曲而生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 06:28 , Processed in 0.06419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